日前,南京藝術學院思政部收到來自南京錦拓貿易公司的一封表揚信,盛贊思政部退休教師唐恒青教授。至此,唐恒青教授被撞非但沒讓肇事者賠償,反而積極安慰的事情才開始在校園里傳為美談。(齊網12月30日)
在“老人摔倒沒人敢扶”的輿論氛圍內,見義勇為都有被訛詐的風險,更何況唐恒青教授被撞,肇事者理應給予相應的賠償。但是,唐教授卻主動放棄了索賠,并堅持上課,這無疑給社會樹立了一個道德標桿。
作為一個老師,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是范”, 打鐵還需自身硬,唐教授用自己的行為向世人、向學生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并做出了榜樣。其示范作用,無疑會在今后一個階段內逐漸放大。
“老人摔倒扶不起”,最初是發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盡管多年以后,有官方解釋事實有“出路”,但給中國道德建設造成的大面積滑坡已經無法彌補。更嚴重的是,這個現象嚴重的沖減了我們宣傳部門積極應道的文明氛圍,對社會造成的負能量是無法言狀的。從這個角度看,南藝的胡教授此次行為,無疑給南京人扳回了一“局”。
在日常交通中,無論是撞了老人,還是年輕人,適當賠償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畢竟,給受害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身體傷害。很多時候,一些老人被撞后,當時身體沒有什么受傷的征兆,可過幾天后,卻發現自己的某個部位斷裂了。胡教授讓駕駛員不賠償走人,確實有一定的風險,但更能顯示出一個教授的素養、品行。
“汽車正面將唐老師從自行車上撞飛,身體一側著地,頭部、腿部等多處受傷,頭部當時就腫起了大包,面部也有擦傷。”從新聞中看,當時的事態是很嚴重的,可胡教授還主動安慰駕駛員,說沒有事情,其心之善,非一般人可比肩,身上顯示的正能量更是爍爍發光。
從“南藝教授被撞放棄索賠”這則消息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南京老人的素質,更看到的是大學教授身上的閃光點。其意義不僅是對現實道德的一個引導,期待更多的是胡教授的學生和更多的人,能傳承教授的精神,這才是一個更高的看點。(張洪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
- 2013-12-30道德之樹 不應掩蓋事實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