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本身就屬于“群居類動物”,自古以來既有“人以群分”一說,人類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不僅以血緣關系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氏族村落,更逐漸沉淀積累了自己相對獨特的民俗文化,使得很多人無論一生漂泊何處,到老來都希望葉落歸根,這種對家鄉村落根深蒂固的濃烈情感就是人們心中的“鄉愁”,鄉愁是道不完的情,鄉愁是說不完的愛,鄉愁不只是故鄉的老房屋,更是那熟悉的鄉音習俗和一代代故鄉人腳下的那片土地,推動城鎮化建設,不能斷去人們對故土歷史文化的記憶,更不能剝奪人們對故土親情、鄰里、甚至氏族文化脈絡的傳承以及精神上的那份依戀。
這些年,人們幾乎早已習慣了一些地方在城市征地拆遷中發生的矛盾沖突,在分析這種矛盾沖突根源問題時,更多的是從利益方面進行權衡,更不排除地方政府和被拆遷戶之間的利益博弈,但卻極少有人真正注意到在這些矛盾沖突中還有更重要的“鄉愁”因素,我們不止一次聽到有被拆遷戶的感慨,“祖先的記憶拆沒了,一輩子的老鄰居、老街坊拆散了”,實際上這種沉淀著豐富文化內涵的“鄉愁”,在城市化大拆大建中才是形成矛盾沖突的真正根源,只不過是通過經濟利益的博弈所呈現在公眾面前,誰都希望自己的故鄉隨著經濟的發展變得更加漂亮,誰都更希望自己的家庭各方面煥然一新,但沒有人會愿意看到自己曾經居住的村莊,生活過的老街道、老街坊被從城市版圖上抹去,被拆得不知所蹤。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提高城鎮建設水平,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這些指導思想和城鎮化理念,筆者認為,既是尊重科學、尊重自然、尊重民俗傳統文化,尊重發展規律;又是高瞻遠矚和充分的務實作風,記不住鄉愁的城鎮化,不過是徒有虛名的形象工程,沒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鎮化,不過是山寨版的亭臺樓閣,既不會勾起人們心底的那份童年記憶,也不會燃起人們對故鄉、故土、故人的那份真情和還念,即使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內心也就像漂泊的浮萍,非但不會感到踏實和幸福,甚至對未來也會感到無助與茫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16積極穩妥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 2013-10-17兩個人守著一個村——那些城鎮化中的堅守
- 2013-07-30新型城鎮化試點 石獅“358計劃”循序可達
- 2013-06-30福州城鎮化率達64.8% 多個小城鎮開建污水處理廠
- 2013-06-04名家談城鎮化及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