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大力推動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今年4月份起,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組織開展了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經過群眾推薦、資格審核、媒體公示、投票評選、綜合評定等程序,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張麗莉等54位同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其中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紫藤苑小區黨總支書記楊兆順被授予“全國誠實守信模范”稱號,來滬務工的銀大(天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員工周傳金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范”稱號。周傳金是我們浦東新區的全國道德模范。
道德建設一直是一個健康社會須臾不可缺少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在破除封建社會形態進步過程中,以工業革命、市場經濟為開導性動力,使人類出現極大的變化,經濟總量100年超過人類過去的經濟總和,但經濟發展過程中曾經以犧牲道德建設作為代價,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盛行,也帶來全球的困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人類歷史進步的新篇章,“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即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要努力推進,是我們黨的宗旨,經濟建設過程中,重視道德建設,是我們事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新時期現代化建設中,社會的轉型、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樣也遇到“重經濟、輕道德”問題的挑戰。中央領導推薦的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論述了法國大革命過程中的陣痛,以后塞繆爾·亨廷頓、奧爾森都有相關的研究,他們認為,經濟總量迅速膨脹,且社會轉型,會出現“異質人群”激增的情況,由此對社會公德的支撐有所影響,公德水準下降。同時,人群收入差距擴大,出現“暴富者”和“落魄者”,引來社會的“戾氣”。“暴富者”犯罪性消費的出現、“落魄者”反社會行為的滋生,都給社會帶來危害。
于是,社會公德的張揚和重建、尤其是見義勇為行為的表彰和培育,是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幫扶道德模范關乎價值導向
- 2013-11-25道德模范之美 美在心靈
- 2013-11-25讓“微”道德點亮心燈
- 2013-11-25“記者節”想到記者的人格道德形象
- 2013-11-25傳播道德 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