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同事說起,要不是看到微博上那句“嗨,你好嗎?”,或許我不會記得11月21日是一個節日——世界問候日,也想不到要在今天跟那些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人送上一個問候。那么,在這個溫暖的節日里,你打電話問候親戚朋友了嗎?你在樓道里遇到鄰居說“嗨”了嗎?
早上,辦公室里的同事們在討論要問候誰時,沒想到大家都談到了各自的鄰居。是的,在如今繁忙的大都市看來,鄰居,更像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有同事說,自己的鄰居經常換來換去,現在也不知道是哪一個。也有同事認為自己的鄰居是一個怪人,基本上不交流。當然,也有同事的鄰居很善談,不管你是不是有急事,但凡遇上就會扯著你聊上半天。
有媒體日前對某個城市的50位市民進行了問候調查。調查顯示,近8成受訪者不會主動問候陌生人,而面對陌生人的主動招呼,愿意回應的只有3成。這也難怪,在滿是高樓大廈的大城市里,大家忙著加班、忙著深造、忙著應酬、忙各種生活瑣事,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的步伐越來越快,臉上的表情卻越來越少。哪怕是同住在一個小區,同乘一部電梯,卻也很少跟這些熟悉的陌生人打聲招呼,甚至連開門即見的那戶人家姓什么都不知道。而小孩子也從小謹記大人們的那句教誨: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常常會聽到爸爸媽媽那一輩說,在他們小的時候,在他們那個小院子里或者小村子里,小朋友們常在一起玩,在鄰居家蹭飯吃也絕對是一種再也正常不過的現象。小孩玩在一起,大人們也常串門。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左鄰右舍還聚在一起做傳統民俗,誰家有個大事小事,鄰居家也是聞訊而至,一定會去幫忙和賀喜。那個時候的小孩是幸福的,那樣的鄰里情是深厚的。
很高興地是,在南寧這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的城市里,一直都還延續著這份幸福和鄰里情。南寧市望州南社區是一個拆遷戶集中、人員復雜的老社區,居民生活并不富裕,但鄰里間卻洋溢著血濃于水的互愛情誼,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能幫就幫唄”。
在這里,有把別人事當自家事、煞費苦心為低保居民找工作的社區干部,有常年免費替人治病分文不取的老中醫,有十年如一日細心呵護花草的社區老人護綠隊,有既保平安又干好事的“社區110”。居民與居民之間,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時時體現著真摯的鄰里之情,處處洋溢著友愛互助的和諧氛圍。
如今,在中共南寧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倡導下,“能幫就幫”這一樸素的守望相助精神,逐漸走進了南寧市的各個社區。在江南區五一中路社區,居民可以將公益服務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又可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在大板二社區,當居民出遠門或家里有老人無人照顧時,只需填寫“鄰里守望卡”,住戶們就會自發組成“鄰里守望隊”,定時看門,照顧老人……
有人說,南寧,是一個用微笑來滌蕩人們心靈的城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能幫就幫”的文明風尚感染著每一個在南寧生活的人。最后,套一句微博上的話:一句真摯的問候,或是一個甜美的微笑,就會把快樂帶給整個世界。對需要幫助的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小小的舉動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嗨,你好嗎?。”(南寧文明網評論員鄧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道德建設需要法制支撐
- 2013-11-25最美孝心少年 社會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 2013-11-25壯大、拓展“道德模范群體”隊伍更為重要
- 2013-11-25要善于利用文藝形式宣傳道德模范
- 2013-11-25道德教育 孝心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