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這個家喻戶曉的道理,生活中能做到如此的,也許有很多人,畢竟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這次令我感動的,卻是這些將孝順表現的淋漓盡致的一個個被艱苦生活磨練的堅強少年。11月8日,中央少兒電視臺播出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十位獲獎少年的感人事跡,平凡而美麗。他們用實際行動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孝敬父母在社會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當很多同齡人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來自父母的寵愛,沉迷電子游戲,只會撒嬌或者“啃老”時,黃鳳、高雨欣、林章羽、王芹秀......這群孩子卻早早地擔起了家庭重擔。他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著血濃于水的親情。這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正能量!
孝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可歸納為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修身養性、融合家庭、報國敬業、凝聚社會、塑造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親恩不可忘,百善孝為先”,是古訓遺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必須繼承發揚光大。
社會公德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正能量是社會公德的一種積極向上的表現形式,社會正能量因“最美”而被激發,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美麗中國”,更需要弘揚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愛的指引,帶我們眾里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了你我的心。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觀“孝”這個字,老在上,子在下,古人造的何止是字,而是給人類定下了一個規矩,這就是孝的內涵。古有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溫席等兒女感恩父母的孝心故事,令人感動,今有最美孝心少年的行動。他們孝敬長輩、自強不息、陽光向上、自立自強的感人事跡和美好情操,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具有時代感的中華民族傳統家庭倫理道德,積極營造尊老、愛老、敬老的濃厚氛圍,引導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為我國未成年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他們用堅持鐫刻了孝行的美德,傳播了愛的力量,播種了發揚光大傳統文化的種子。他們是民族的希望、中國的未來。
最美孝心少年,綻放青春正能量。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蒙蔽心靈,讓我們為老人、為父母、為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因為正能量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場,就像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場一樣,不擇時間與空間,都會釋放正能量的種子,就像這最美孝心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已將正能量的種子播灑人間!(賀順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幫扶道德模范關乎價值導向
- 2013-11-25道德模范之美 美在心靈
- 2013-11-25讓“微”道德點亮心燈
- 2013-11-25“記者節”想到記者的人格道德形象
- 2013-11-25傳播道德 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