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中組部、中宣部、全國婦聯、中共江西省委共同主辦的龔全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龔全珍是全國道德模范,是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她跟隨丈夫回到江西蓮花老家,扎根山區當“農民”,投身教育,愛心奉獻,如今年逾90歲依然活躍在老百姓中間,熱心幫助困難群眾,關愛下一代的教育成長。龔全珍以實際行動弘揚真、善、美,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龔全珍是“真”的典范。一方面,龔全珍堅持與自己“較真”,她在40余本日記中不間斷地展開深刻的自我批評,“感到很慚愧”、“很不應該”、“抓緊時間”等反思自警之語頻繁出現,體現出她敢于直面自我、嚴于自我剖析的態度和勇氣,她以日記為“鏡子”,老老實實地還原自己的心理活動、思想斗爭,展示自己戰勝猶豫、退縮心理后付諸實踐的過程,真正觸及靈魂,和自己說“真話”,對自己嚴格要求、高度負責。另一方面,龔全珍總是對他人付出“真心”,“幫助別人,也要顧及尊嚴。黨員幫群眾,是本分,不是施舍”道出了她的真誠、仁愛之心。她關心青少年成長,在鄉村教師崗位上辛勤耕耘幾十年,耄耋之年又成立工作室開展紅色教育;她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及時發現群眾生活困難,樂于伸出援助之手,“只要還能動,還能講,就要為社會做一點事,永不掉隊”的宣言,體現著龔全珍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為民本色。
龔全珍是“善”的使者。首先,龔全珍注重崇德向善,努力做到見賢思齊。她在日記中常常以榜樣為“鏡”,表達自己向丈夫甘祖昌、名人偉人、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學習的決心,比如學習張仲景虛心求教、白求恩的熱忱無私、同事的高風亮節,有感于革命烈士的堅強不屈,她自問如果換做自己能否過得硬,答案是“能!一百個能,是火海我也上,絕不怕死貪生!”其次,龔全珍日積小善,終成大德。43歲時她在日記中要求自己做好事“天天如此”,時間已經對此交出肯定答案。將近87歲時,她對黨組織承諾“健康時,每周去一次福利院,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世后……生前捐助的5名貧困大學生,要求子女們繼續捐助到畢業。”終身為民的情懷令人動容。再次,龔全珍注重引人向善。她不僅通過捐款捐物、結對幫扶的方式提供實際幫助,而且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周圍、帶動社會,使原來只知道賺錢的企業老板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創新方式以直觀形象的主題漫畫展對孩子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龔全珍向善、行善、成善,不遺余力地播撒著人間大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幫扶道德模范關乎價值導向
- 2013-11-25道德模范之美 美在心靈
- 2013-11-25讓“微”道德點亮心燈
- 2013-11-25“記者節”想到記者的人格道德形象
- 2013-11-25傳播道德 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