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筆者在江蘇衛視“非常了得”欄目看到一個真人真事讓人們深受感觸的節目,有位中年人述說自已開著私家車一路打下222張欠條,行程幾萬公里,走遍全國大中城市,完成100天公益服務活動。
“222”張欠條來之不易,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里面的辛酸苦辣無人想到。記得他講到打第一張欠條時,整整花去15個小時都沒有辦成,當時的情景很尷尬,什么想法都有,是我的做法行不通?還是社會上人都是這樣沒有信任感?就在絕望的時刻,有位好人伸出援手,我來付錢,欠條打給我,就這樣,第一張欠條打成了。
萬事開頭難,之后的欠條相比之下就容易些,雖然費盡一些口舌,但結果是理想的。每到一處或一座城市,首先進行溝通、講解、宣傳、說明來意、講明開展此次活動的意義和目的,讓更多的人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來贏得整個社會的理解、信任和支持。“222張共有10米長的欠條”打完了,100天的活動完成了,42000多元的欠款在約定時間內有其家屬還清了,自已的承諾兌現了。此次活動過程已撰寫成小說,名字就叫《欠條》,不久就會與讀者見面。有關人士提議,將此項活動的真人真事拍攝成電視劇,面向社會,感動觀眾,傳播正能量。
打“欠條”看似小事一樁,其實不然,它包含的內容很多,含意也很廣。比如,在飯店吃飯沒帶錢打欠條很正常,但有前提原因,要么是熟人親戚,要么是常客,不然酒老板不會同意賒賬的;向改制單位借錢必須打欠條,數額大的還要領導批條;向朋友、同事、同學、戰友、親戚借錢,一般情況下不用打欠條,說明償還時間就行,特殊情況例外。這里面就包含友情、臉面、尊嚴等,最重要的是相互有信任感、公信度,正如俗話說的借錢還錢,再借不難。向故事中述說的,既沒有熟人介紹,又沒有單位擔保,當面沒付一分錢,打了幾百張欠條,面對幾百張無法表述的面孔和不同人群,完成100天行程,何等不易。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幫扶道德模范關乎價值導向
- 2013-11-25道德模范之美 美在心靈
- 2013-11-25讓“微”道德點亮心燈
- 2013-11-25“記者節”想到記者的人格道德形象
- 2013-11-25傳播道德 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