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傍晚起,某媒體網站放出消息,多家媒體客戶端以及官方微博紛紛跟進,發布據稱來自中國政府網的“2014年放假安排時間表”,一時引發熱議。新華社記者核實得知,此“放假安排”最早源于網民自制,被媒體誤當成新聞。中國政府網工作人員也表示,該網目前并未發布2014年放假安排。
如今各種假新聞、不實報道泛濫成災,讓人防不勝防并深感“審丑疲勞”。假新聞得以及時澄清本來讓人欣慰,但近年來的一個奇怪現象是,有些假新聞不但沒有受到譴責,反而得到許多人的寬諒、理解和支持,其中最典型的說法是“假新聞的背后有真民意”,并呼吁政府要“讀懂”這種民意。關于“2014年放假安排”的假新聞也是如此,什么它反映了民眾對現行節假日安排不滿、對增加節假日的期待,什么新聞雖然是假的,但背后的民意值得重視云云,總之是極力從假新聞中挖掘出重大意義和非凡價值。
我對這樣的闡釋和渲染非常不以為然。根據網民自制的“2014年放假安排”,春節和國慶節各放假9天,元旦和勞動節各放假5天,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各放假3天,元宵節放假2天,加起來,全年放假多達39天,可能嗎?用腳趾頭想想都不可能。但是,這個顯而易見的“不可能”為什么讓那么多媒體信以為真呢?即便信以為真,也總得去中國政府網查證一下,但這個舉手之勞為什么被眾多媒體省略了呢?原因恐怕只有一個——浮躁。媒體對待新聞很輕浮,缺少起碼的求真精神和對受眾負責的態度。而且,那個炮制“2014年放假安排”的網友,可能正躲在角落里竊笑,既得意于自己炮制的東西引起轟動,也在嘲笑竟有那么多媒體上當受騙,智商堪憂。
那么,如此離譜的放假安排真的反映了“真民意”嗎?表面上看,老百姓似乎希望放假時間越多越好,但是,真正的“民意”不是盲目的、情緒化的、異想天開的,而是理性的、務實的、講道理的,有著充分的利弊權衡。大家熱愛休假,但也會考慮休假時間太多給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進而給自身收入造成的影響。比如,工人成天放假,工廠利潤降低,工資怎么可能提高?在現階段,有些人可能想多休假,但對于大多數普通勞動者來說,多掙錢還是更重要的——誰都想多玩樂少干活,可是現實條件不允許,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允許。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一年放假39天這樣的“一家之言”,未必代表了大多數民眾的真實意愿。實際上,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天數(11天)并不算少,在世界上大致處于中等水平,比如德國的法定節假日為12天,法國為11天,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為10天。從每周法定工作時間上看,全世界以每周40小時的國家為多數,我國也是如此,同樣處于中等水平。至于節假日怎樣安排,也許可以優化,但平心而論,節假日安排注定是眾口難調的,現在的“調休”看似引得怨聲載道,但若不“調休”,抱怨的聲音可能更大。
假新聞就是假新聞,其背后未必有什么“真民意”,即便有些假新聞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意愿,但假新聞終究是假新聞,我們需要對假新聞層出不窮進行反思,而不應牽強附會拿所謂“真民意”為其涂脂抹粉。
浦江潮(浙江 編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電子涂鴉墻"的民意啟迪
- 2013-09-26海滄區主要領導二度夜間造訪海滄灣公園 傾聽民意
- 2013-09-26海滄區主要領導二度夜間造訪海滄灣公園 傾聽民意
- 2013-09-18兩征民意 期待升級版小學生減負令標本兼治
- 2013-09-16石獅市錦尚鎮暢通民意訴求解決群眾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