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公益,越要精益求精
在北京萬壽路的一個社區內,常年立有一幅提倡計劃生育的巨大戶外公益廣告,文字雖然是中國的,但只要細看,就會發現畫面竟然是外國人在外國海灘嬉戲。顯然,這是用一幅外國畫面拼接到中國公益廣告之內的作品,是省事偷懶的結果。這類偷工減料、草率行事、不求原創的做法,在許多公益廣告里,尤其在戶外廣告中,并不少見。由于這些公益廣告成本投入偏低,所以,一些策劃和制作者就粗糙對待,既不講藝術,又不求質量,不僅沒有帶來公益的效果,有時影響還適得其反。
對于公益廣告中存在的問題,專家們的普遍反映是,在一些地方,由于公益廣告主題配合的是當時的社會活動,所以活動過后就會明顯減少,這不利于公益廣告的發展。他們認為公益廣告應該講究持久性,不要應時應景。另外,公益廣告獨特的審美個性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經常與一般的商業性廣告混同起來,以為區別僅僅在于是否以贏利為目的。其實,無論內容、形式還是目的,兩者都有本質的區別。公益廣告傳播的是社會文明、社會公德,而商業廣告傳播的是自己的商品,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這在一些企業創作、制作的廣告里最容易混淆。
一些專家認為,與許多國家相比,我國的公益廣告創意水平普遍不高,仍沒有擺脫說教的意味,表現元素單調、同質化傾向明顯。實際上,公益廣告的創意,不僅需要創作者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社會責任感。公益廣告必須堅持思想性、情感性、藝術性和持續性,這就要求公益廣告的文化格調不能降低,要講究含蓄、委婉,特別要在“情”字上下功夫。只有“情”才可以讓公益廣告在情感上與受眾溝通、交流,產生共鳴,而不應該采用那種一廂情愿式的自我表述。
公益廣告創意人才短缺的問題也是專家關注的焦點。第二十二屆電視文藝“星光獎”評選時,公益廣告獎原本是空缺的,為了鼓勵更多的公益廣告推出,才特意選出一個作為獲獎作品。專家認為,公益廣告創作和制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全社會的合力。不但要有政府的鼎力支持,更要有企業、金融機構、廣告商、制作公司、設計人才和藝術界的積極投入,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讓公益廣告成為公共道德建設的一部分,影響、引導社會的進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0[文明視點]“當代二十四仁義誠敬孝”公益廣告:與美德隨時相遇
- 2013-10-30嘉興:公益廣告打造文化風景線 成提升市民道德素養新陣地
- 2013-10-21公益廣告:背影
- 2013-10-15公益廣告:盛宴
- 2013-09-28仁義誠敬孝 德耀中華情——賞“誠文化”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