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六年的泉州府文廟平面圖
【分期任務】
●近期(2013-2015年)
完善“四有檔案”,建立信息的收集管理機制;文物保護征地,主要是府文廟前的廣場用地改為文物古跡用地;進行保護范圍內府文廟建筑的修繕工程設計,階段性地實施工程項目;進行建設控制地帶內后城古民居的修繕工程設計;拆除府文廟西側蘭橋巷、府文廟北側以及東側的民居、建立消防通道;搬遷辦公用房至文廟廣場西側新建仿古大厝內;搬遷府文廟內的古玩市場,增加綠地。
●中期(2016-2020年)
繼續進行建設控制地帶后城古民居的修繕工程設計;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協調建筑的搬遷、拆除、改造;建設控制地帶內電線遷埋,景觀整治等,完善基礎設施;形成完善的展示系統,包括入口區、服務區、展示區,形成展示路線,配置相應的設施。
●遠期(2021-2025年)
搬遷府文廟東側的華僑大廈,恢復與文廟相結合的府學空間;全面實現府文廟保護、管理、監測與研究的現代化,建立國內領先的儒家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管理與研究結構。
【背后】
數易其稿 八年定方案
2005年,泉州府文廟文物保護管理處與陜西省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設計研究院簽訂合同,委托該院編制《泉州府文廟保護規劃》。2010年4月初步完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府文廟保護規劃》成果文本。
2010年,福建省文物局邀請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在泉州召開《泉州府文廟保護規劃》評審會。專家們就保護規劃成果進行審查,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2010年9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府文廟保護規劃》成果文本終于出爐。
2013年1月,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該規劃,并提出修改意見。在進一步修改后,形成正式成果文本。2013年9月6日,《泉州府文廟保護規劃》正式獲準實施,為泉州府文廟的有效保護管理與合理有序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與法律保障。
【鏈接】
泉州府文廟始建于唐開元末年,北宋太平興國初移建今址,整體建筑由孔廟和府學兩大建筑構成,并附以鄉賢名宦諸祠。其規模宏大,氣勢宏偉,布局嚴整,是“海濱鄒魯”泉州的標志。2001年6月,泉州府文廟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24聽我講文物
- 2013-10-15福州上下杭90多處文物單位將修復 啟動安防技防施工
- 2013-09-27福建省文物人為破壞時有發生
- 2013-09-06處處傳奇的晉江千年古村 探秘潘湖村文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