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講文物
他個頭小小的,耳朵上掛著迷你麥克風,時常出現在福建省博物院,用流利的英文為外國游客講解福建歷史,讓周圍的市民嘖嘖稱贊。
他不是哪所高校英語專業的高材生,也不是導游專業的講解高手。他叫許恩澤,今年才12歲,下半年要上小學六年級。?
12歲男孩為老外當講解員
這個暑假,福州六年級小學生許恩澤時常在博物院,用熟練的英文接待前來參觀的外國游客。只見他指著櫥窗里的文物器皿,一件一件、如數家珍地介紹開來……從“懸棺”的神秘到泉州洛陽橋的作用,再到“鄭和鐘”上每個圖案的意思,翻譯成英文雖然很拗口,可小恩澤卻能有條不紊地說出來。為了能調動老外們的興趣,恩澤在講解前,都會賣個關子問他們這是干什么用的,然后再說出答案。
“Goodjob!”講解結束后,眾人紛紛對恩澤豎起大拇指,對他辛苦的講解表達謝意。
“就是站著腳有點酸,但是很開心,這可是公益事業。”從下午3點一直講解到將近5點,恩澤站了近兩個小時,連水都顧不上喝。
對恩澤而言,這些講解詞從1年級暑假就開始準備了,翻歷史資料、查電子詞典,對省博物院的英文材料讀透并理解,恩澤通過自己口語化的詮釋,為外國人講解。“第一次做講解前,我做了好幾天的準備,把展廳里的內容看了很多遍,還查了很多資料。”小恩澤說,“現在我可以很流暢地和外國游客溝通,給他們講解中國歷史。”
恩澤說,即使長大了,他也會在省博物院做志愿者,這樣不僅能鍛煉自己的口語,還能把福建歷史文化知識傳播出去,何樂而不為。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