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民化慈善”打造“好人社會”高地
http://www.caoliu14.com?2013-08-16 16:38? 趙雪梅?來源:轉載請注明
我來說兩句
反思那些偏遠地區(qū)慈善事業(yè)的落后和裹足不前,其實往往都是源于經(jīng)濟落后帶來的思想滯后。哲學中不是常說嗎?物質決定上層建筑,倘若物質遠遠跟不上了,那么上層建筑隨時可能面臨意外的坍塌。反過來看經(jīng)濟發(fā)達之后的事情,是不是只要經(jīng)濟發(fā)達了,思想就一定能先進呢,恐怕這也只是一個遐想罷了。一個地區(qū)的慈善要想長久下去需要兩個條件,一是經(jīng)濟,二是信念,缺一不可。倘若誰認為滿足了其中一樣就能夠把平民化慈善事業(yè)做大做強,帶動整個城市人口積極投身公益,建設和諧的“好人社會”,那么筆者只能這樣說:不是“不可行”,只是“不利行”。恐怕等到全民公益嶄露頭角的時候,人們浪費的將是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文明城市與好人社會這張名片也將在日星月異的發(fā)展中面臨瓶頸之危。
站在物質豐盈之上看當今社會,筆者確實得承認有了經(jīng)濟支援和信念支撐什么困難都只是小事兒。而在打造“全民慈善公益”和構建“好人社會”中人們倘若還不能正確的認識到商人在公益事業(yè)中扮演的角色,企圖以個人利益穿插其中,混淆了利益與公益的價值,總是以“無商不奸”的遠古言論來疏遠商人,那么好人社會將面臨巨大的局限性和精神落差。
說到底建設“好人社會”不應該以“金錢”來衡量別人的“人生價值觀”,倘若商人是促進社會和諧和發(fā)展的原動力,那么咱們何不好好利用并重視商人在“好人社會”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呢?積“樂善好施”之跬步至“好人社會”之千里,與其在貧苦中承受經(jīng)濟危機下面臨的慈善瓶頸,不如以“善良”之心喚醒沉睡的“善良”吧!(特約評論員趙雪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8-12英國上議院副議長徒步800公里進行慈善募捐
- 2013-08-09晉江市慈善總會成立11年來支出善款8.34億
- 2013-07-31慈善組織不是退休官員“俱樂部”
- 2013-07-31荒唐的轉捐與“只收不退”的慈善
- 2013-07-31最好的慈善是助人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