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舌尖上找回那份敬畏之心
http://www.caoliu14.com?2013-07-09 16:47? 木木?來源:首都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毒膠囊”、“農藥姜”、“鎘大米”,每隔一段,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就會曝出新問題。問題那么多,似乎有點令人沮喪,但有問題,發現肯定比不發現好,公開肯定比不公開好。西方國家的食品藥品行業同樣經歷過“由亂到治”的過程,我們要思考的,就是怎樣才能讓這個過程快一些、更快一些?
說到安不安全,最先提到的往往是標準。我國現行的食品藥品安全標準有漏洞,這是事實。但更多時候,符不符合標準不是復雜的科學問題,而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是非問題。說白點,皮革下腳料兌生石灰的工業明膠能做成膠囊給人吃嗎?標著“劇毒”、“嚴禁用于蔬菜瓜果”大字的神農丹能往生姜地里撒嗎?即使這些產品在分析檢測中達到某條標準,它們依然是不安全、不合格的。對那些每每拿標準說事兒狡辯的生產者,對那些每每以達標為名塞責的監管者,我們必須予以堅決駁斥。
既然常常不安全,那么治亂當用重典。無論“以地溝油加工食用油最高可判死刑”的司法解釋,還是官員就“讓那些謀財害命者傾家蕩產、人頭落地“的最新表態,都透露出重拳懲惡的決心。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喊話亦不足以震懾犯罪,如果監管缺位、執法不嚴,“應罪盡罪”無從談起,“罪一儆百”就會大打折扣。懲罰的嚴厲性,必須建立在懲罰的必然性上頭,只有狠抓監管,讓犯罪分子“傾家蕩產、人頭落地”的同時,更讓監管瀆職者“紗帽落地、鋃鐺入獄”,方能捍衛法律威嚴。
更重要的是,無論什么行業標準,實際上都只能作為安全的最低標準,而出事之后的嚴懲雖不可或缺,畢竟也是亡羊補牢之舉。在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當下,特別是在大量問題是由故意犯罪造成的情況下,如何從源頭上遏制犯罪,恐怕就不是單憑“重典”能夠解決的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6-04舌尖上的閩南:泉州人的早晨從一碗面線糊開始
- 2013-05-09治理“舌尖上的浪費”要抓鐵有痕
- 2013-05-08華橋鄉開展“文明餐桌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 2013-04-30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節儉行為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