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學生日常節儉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將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評先評優掛鉤。不僅如此,省教育廳日前轉發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幼兒園廣泛深入開展節約教育意見的通知》中,還要求節約教育開展情況將作為考核校長、教師的重要內容,并與校長晉升、教師評聘、績效工資掛鉤。
節約糧食將作為節約教育的重中之重。按照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提倡小份多次管飽的文明就餐方式,全面持續開展“光盤行動”。在供餐工作中要加強引導,設立“學生文明就餐監督員”,倡導合理就餐,徹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寄宿制學校尤其要根據寄宿生情況,加強食堂的精細化、人性化管理。
課堂是開展節約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按照要求,各地要引導學生樹立勤儉節約、尊重勞動等價值觀,結合學科知識,了解節能減排的方式方法,形成自覺遵守和維護節約規定的良好行為習慣。城市和農村要根據學校實際開設種植、養殖等實踐課程,引導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參與勞動、體驗勞動,增強對勞動和勞動者的親切感。組織學生到綠色、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的社會實踐基地,觀察了解節糧、節水、節能的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的習慣。
各地各校還應結合節約型校園建設,對學校的大型及常用物業實行精細化管理,廣泛開展節水節電節紙活動,以實際行動降低能源資源消耗,促進節能減排,體現節約要求,自覺抵制奢侈浪費行為。推廣使用節能的照明、電教等設施設備,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細化勤儉節約條款,自覺做好學生教育的表率。
按照通知,節約教育的開展情況還將作為考核校長、教師的重要內容,并與校長晉升、教師評聘、績效工資掛鉤。各校要結合實際,制定詳細的評價辦法,形成長效機制,將學生日常節儉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評先評優掛鉤。省教育廳將把各市、縣(區)和學校開展節約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建設的情況,納入督導指標體系,并作為“文明學校”、評先評級等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記者 孫麗晶)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