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板塊:
殘疾人的夢想在這里開花
今年38歲的趙桂蘭患有精神殘疾三級,36年來一直與母親靠微薄的救助金生活。2011年,趙桂蘭來到中華街道殘疾人援助中心,在那里她學會了用珠子做成形態各異的手工藝品。“那時候我開始夢想有一天自己的手工藝品能走向市場?!壁w桂蘭說。
這樣的夢想在“愛心小屋”啟動后,逐漸勾勒出了形狀。
“現在,我做的蘋果、草莓等手工藝品都被放在小屋的格子鋪里,供行人觀賞的同時還能貼補家用,這樣通過自己勞動所獲得的報酬,讓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趙桂蘭高興得合不攏嘴。
據中華街道黨工委書記歐陽麗娟介紹,愛心小屋由愛心格子鋪、愛心募捐箱、愛心心愿墻、愛心義工站四大板塊組成。即格子鋪里擺滿殘疾人士制作的串珠手工藝品,每個手工藝品都寫著殘疾人的姓名、物品名稱還有價格;愛心人士隨時可通過愛心捐款箱捐贈資金;困難群體將心愿寫下貼在愛心墻上,等待愛心人士的幫助實現;思明城市義工每周六固定前來為市民、游客提供志愿服務。
六大平臺:
群眾的困難在這里解決
愛心小屋啟動當天,學生郭壯買下了一幅《祖孫之心》水彩畫,而這幅畫的作者正是他本人。郭壯告訴記者,他希望幫助有困難的人。此外,4歲的Q寶在愛心小屋里選到了自己最喜歡的串珠小狗,群惠小學也送來五幅曾經赴臺參賽的學生作品參加義賣。
“愛心小屋延續了愛心品牌的傳統,把愛心募集、愛心捐贈、愛心義賣、愛心幫扶、愛心圓愿、愛心志愿服務等六大平臺活動有機結合,建立愛心能量聚集、奉獻的長效機制。”歐陽麗娟表示。
例如,連續開展5年的“愛心圓愿”活動在每逢春節前夕,街道、社區都會將轄內困難群眾的心愿做成愛心圓愿卡,發動廣大市民群眾認領。如今有了愛心小屋,困難群體無時無刻都可以在小屋里說出自己的心愿,讓大家幫助圓愿。此外,愛心小屋還發布“愛心幫扶資金倡議書”,向社會各界倡議捐贈閑置的紀念品、精品、小首飾等物品來幫助困難群眾,社會愛心人士也通過參與義工活動(如文明勸導、旅游咨詢、志愿服務等形式)來奉獻愛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7-03神秘愛心網友3年捐款41萬 讓55個娃順利進大學
- 2013-07-01陳周璇:小姑娘大愛心
- 2013-07-01愛心播撒鷺島 思明城市義工"周歲"重裝出發
- 2013-06-30父親重病姐姐癱瘓 建陽一少年盼社會愛心救助
- 2013-06-30壽寧縣“愛心助殘”惠民政策 讓殘疾人陽光自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