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慈善沖動引導成慈善信念
微公益最好的呈現平臺是什么?新浪福建策劃部負責人陳敬煒第一個想起的是微博。在他看來,微公益和微博之間形成了一種天然關系,以至于很多人將微公益等同于“微博公益”。
陳敬煒說,利用微博,新浪網倡導的微公益已衍生出三種模式。第一是民助項目,即“草根”式的微博公益活動;第二是“國美模式”,即根據點擊率或者轉發率由企業和捐助人進行捐款;第三是“拍賣模式”,通過明星效應拍賣一些明星私人物品,獲得善款。新浪有25個地方站,均擁有各自的公益運作平臺。
“福建微博關懷”是新浪福建運營的微公益微博,負責人吳姝媛介紹,該微博經常進行一些活動策劃。每三個月組織一場活動,由公司的策劃部門進行策劃。該微博自2012年3月注冊以來,已有粉絲9000多個,至今開展了六季的公益活動。
這六季微公益活動分別是“春天新希望”、“蛋餅大爺”、“微愛助學”、“農民工子弟”、“愛心佛手瓜”、“溫暖重陽”,這些項目分別依托某個故事或事件,進行募捐或尋求幫助。例如,在“蛋餅大爺”事件中,一位賣煎餅的外地大爺因靜脈曲張腿部潰爛無法繼續謀生,微博的轉發和網友的圍觀,迅速為其募集了做手術的費用。
在公益項目策劃淡季,“福建微博關懷”會經常性地轉發一些求助信息,微博轉發量則較為有限。
“對于微公益而言,網絡具備聚沙成塔的效應。網絡尤其是微博有一種愛心集聚效應,但這種集聚效應大多圍繞故事或事件。在這些故事或事件中,網絡愛心被充分激發了。但是,這種事件性的挖掘往往出于偶然。如果故事沒被挖掘,一些困難者得到幫助的機會就十分有限。
“對于有影響力的微博運營者而言,以故事或事件吸引善意,聚沙成塔十分必要,但也要想一想該如何把即時性的慈善沖動,引導成細水長流的慈善信念,如何將對‘有故事的人’的關注,延伸到對‘沒故事的群體’的幫助?!彼f。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6-28福建“螢火蟲計劃”:一個民間公益組織的三問三答
- 2013-06-25杭州微公益面館開張 “有困難吃面不收錢”
- 2013-06-25“有困難,吃碗面不收錢”:杭州“微公益面館”開張
- 2013-06-24石獅熱播公益廣告 傳遞“正能量” 引導新風尚
- 2013-06-21福建媒體積極刊播“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