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家人和親朋好友,漫步或騎行在蔥郁的綠道上,體驗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未來幾年,廈門將在島內外打造綠色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并串聯成統一的慢行系統,同時與漳州和泉州綠道相連。根據規劃,在島內,將依托現有道路改造并打通8條慢行線,串聯各景點、公園、山、海、湖等。(6月13日《海峽導報》)
廈門致力于發展慢行系統,值得推崇。
當下,不少城市發展都是為了交通工具能快速行進,比如高鐵、城際軌道、小汽車等,城市快行系統交通發達,相比之下,慢行系統則步履維艱。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綠道、慢行系統相對發展完善,如美國“國家小徑”有85000公里,騎單車可以走遍全美國。
城市慢行系統是環保的交通模式,該系統針對行人和騎車人的需求,以步行或自行車出行方式為基礎,結合城市沿線土地利用以及多種服務設施,為不同類型的行人或騎車人提供安全、通暢、舒適、宜人的出行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市民步行或騎自行車出行。誠如城市慢行系統和綠道專家荷蘭人布拉姆指出,綠道不僅僅是城市景觀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在家門口給人們創造一個休閑放松的場所,比如市民可以通過綠道騎自行車代替開車去上班。
進一步看,城市慢行交通系統隱含了公平和諧、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并且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補公交服務空白、促進交通可持續發展、保障弱勢群體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機動交通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與私人機動化交通和公共交通相互競爭、相互配合,共同構成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
因此,一個城市的慢行系統是否發達,布局是否合理,規劃是否完善,直接能體現出這個城市的人文精神。一個沒有慢行系統、只重視“速度”的城市,居民會缺乏幸福感和歸屬感——— 慢行系統是一種文化符號,是生活品質的體現、城市宜居的反映。
總之,慢行系統是實現人與人面對面身心交流、城市緊張生活壓力的釋放、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動載體。期待廈門各級相關部門要統一認識,加強協調,加快構建城市慢行系統,讓慢行系統成為廈門亮麗的風景線。(海峽導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5-31[人文風光]干露露和莫言裸雕現身廈大,是藝術靈感還是玷污了藝術?
- 2013-05-29四大古典名著:中國人文化特質的四面鏡子
- 2013-04-17閩北人文探秘:綠野尋仙蹤 邵武有個張三豐
- 2013-01-30落實“五城同創”提升軟實力 打造人文晉江
- 2012-11-07寧化一中發揮傳統人文優勢,構建和諧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