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極宗師張三豐乃福建邵武人
關于一代宗師張三豐這個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的出生地,許久以來都沒有一個系統的,權威的說法。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以及在民間故事的傳說中,張三豐都是個半人半神的傳奇人物。全國目前有關張三豐的出生地有二十幾種說法,有說是沙陀人、寶雞人、義州人、遼陽人、遼東人、邵武人、閩縣人、羊城人、天目人、平陽人、黃平人、金陵人等等,但卻均無法找到其傳承宗譜,始終沒有一個權威的、有說服力的證據,只是在志書上有簡單的三兩句,更沒有其一生系統的事跡和記載。
有關他的生平記載,最早見于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欽差太常寺丞任自垣編纂的《敇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記第五”,該志書稱:
張全一,字玄玄,號三豐。相傳留候之裔,不知何許人。豐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髯如戟。頂中作一髻,手中執方尺。身披一衲,自無寒暑。或處窮山,或游鬧市,嬉嬉自如,旁叵無人。有請益者,終日不答一語。及至議論三教經書,則絡繹不絕。但凡吐詞發語,專以道德仁義忠孝為本,并無虛誕禍福欺逛于人。所以心與神通,神與道一,事事皆有先見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兩三月一食。興來穿山走石,倦時鋪云臥雪,行無常行,往無常往。人皆異之,咸以為神仙中人也。洪武初,來入武當,拜玄帝于天柱峰。遍歷諸山,搜奇覽勝。嘗與耆舊語云:“吾山異日與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將五龍、南巖、紫霄去荊楱,拾瓦礫,但粗創焉。”命丘玄清住五龍,盧秋云住南巖,劉古泉、楊善澄住紫霄。又尋展旗峰北陲,卜地結草庵,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宮”。黃土城卜地立草庵,曰“會仙館”。語及弟子周真德:“爾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時來,非在子也。至囑!至囑!”洪武二十三年,指袖長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張玄玄可請來”。永樂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書累遣使臣請之,不獲。后十年,敕大臣創建宮觀一新,玄風大振。自高真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者。師之所言,信不虛矣。
從這則小傳中可以看出,張三豐智慧卓越,窮通三教,崇奉之帝,以道為尊,且精于內丹、避谷及預測之術。他在武當山修宮觀,避道場,授門徒,廣施教化,明代諸帝屢召而不獲,可謂深得道隱之風。作者任自垣是鎮江府丹陽縣人,出家于茅山元符萬寧宮。他先為道錄司右玄義,后升為武當山玉虛宮提點。宣德三年(1428年)擢為太常寺寺丞,故由他所撰的《張三豐傳》,具有相當珍貴的史料價值。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