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道路文明”的治理困境
http://www.caoliu14.com?2013-05-07 16:24?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行政執法的行為糾偏和矯治功能,關鍵不在于處罰的強度,而在于執法的密度與持久度
闖紅燈可謂現代城市治理的頑疾,如何有效糾治這一現象,讓不少城市管理者傷透腦筋。在經過近一個月“緩沖期”之后,北京5月6日正式開始對“組團式過馬路”說“不”,對不聽勸阻、帶頭硬闖紅燈的行人和非機動車分別處以10元和20元的罰款。
想鏟除闖紅燈這樣的“城市牛皮癬”,僅僅寄希望于一場運動式的治理并不現實,即便是像北京那樣將專項整治貫穿全年,其持久性的效果也有待觀察。所以出現“組團式過馬路”的現象,根本原因在于,中國迅速進入汽車時代,但道路文明水平卻沒有隨之迅速提高。因而倡導交通文明,培養公民對法律規則的尊重和信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問題在于,如何培育公民的這種規則精神?
伴隨著城市化的步伐,行人闖紅燈的現象一直如影隨形。執法時緊時松,一些城市的馬路秩序也時好時壞,在這種執法游擊戰中,交管部門面臨的困境在于:人人都有可能闖紅燈,但執法力量不可能強大到對每個行人盯梢的地步,于是治理者往往在情況嚴重時展開集中式治理,尋求短期內的治理效果。一旦秩序好轉,執法的松懈便導致闖紅燈現象回潮,久而久之易在民眾中形成誤區,闖紅燈是“正常”的,等紅燈反倒成了“異類”,甚至在違法行為受到矯治時感到不適應,出現抗法現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5-07促文明創建 省委文明辦召開測評工作說明會
- 2013-05-07紅土地上鋪新綠 福建省龍巖市推進生態文明紀行
- 2013-05-06南靖縣局舉辦“文明餐桌、節儉惜福”道德講堂
- 2013-05-06晉江舉辦“文明出行,低碳生活”自行車環市活動
- 2013-05-06晉江毓英中心小學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