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龍巖市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特別是去年以來,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市委提出了走“綠色經濟·生態家園”科學發展之路,并認真加以實踐,引起了中央和省級媒體的廣泛關注。前不久,中國縣域經濟報刊發“生態文明在龍巖”系列報道,展示了龍巖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成就,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中宣部等部門組成的全國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中國記協網首頁“三項學習教育特別關注”專欄刊登了本系列報道的采訪經過和札記,并將該系列報道全文鏈接,新華網、中國日報網、搜狐網等網站先后予以轉載。本報今日開始連續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閩西有這樣一塊“紅土地”,她處處散發著與閩東、閩南沿海藍色海洋截然不同的魅力,在這片1.9萬多平方公里的紅色熱土上,《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在這里寫就,她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古田會議在這里召開,她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綱領;紅軍長征從這里出發,中央主力紅軍8.6萬人的隊伍中,有2.6萬閩西兒女,這里是全國聞名的“紅軍之鄉”和“將軍之鄉”,她就是被譽為“紅旗不倒”的龍巖。
如今,在這片紅色熱土上,龍巖人正書寫著新的發展篇章,盡情潑灑綠色畫卷,演繹著前所未有的生態大劇。2013年是龍巖“生態建設年”,建設“美麗龍巖”已經從口號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上。
讓綠于民
鏡頭一:1月22日,龍巖市連城縣國家4A級景區冠豸山迎來了一所美術院校的數十位師生。獨特的丹霞地貌,漫山遍野的蒼木綠樹,激發了大家的創作欲望。不多時,學生們的畫紙上,便描繪出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白鷺飛翔的美景……
鏡頭二:1月19日,早晨的薄霧剛一散去,龍巖中心城市蓮花山木棧道、登高山公園、中山公園等處便熱鬧起來,市民們或游玩、或鍛煉,以生態休閑的方式來度過周末。“這大冬天的,龍巖居然還翠綠翠綠的,真是太美了!”從北京到龍巖來旅游的王女士登上蓮花山木棧道,看到龍巖“綠色生機”的盎然景色后贊嘆不已。來自廈門的鐘先生說:“開車3個小時過來,就是為了體驗龍巖的山色,和廈門的海景比起來,這里別有一番風味。”周末或者節假日,邀上三五好友,到龍巖來爬爬山,品品客家菜,已經成為周邊縣市乃至全國各地游人的不二選擇。
無論是南來北往的游客,還是龍巖本地的居民,都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這種變化。龍巖,這片紅土地,正逐步被郁郁蔥蔥的綠色所覆蓋。道路、河濱的綠化星羅棋布,大大小小的公園景觀賞心悅目,藍天、碧水、青山、綠地交相輝映,一個人與環境和諧、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協調的美麗龍巖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現在的環境著實美了不少,一年四季都有綠,春夏秋冬都有花。”談起龍巖的變化,龍巖市委書記黃曉炎有著更加深切的感受,“曾幾何時,老區龍巖,洞開山門奮起直追,大力發展區域經濟。但由于歷史原因,龍巖市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資源開發,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發展所帶來的環境代價十分巨大。‘天灰蒙蒙、水臟兮兮、山光禿禿’一度成為龍巖許多區域的真實寫照。”
沉重的代價讓閩西人清醒地意識到:不顧環境的無約束發展是不可能持續的。直面環境危機,堅持生態優先、環保為民,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的發展之路,成為龍巖市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28生態文明建設要從節約社會資源做起
- 2013-04-24蘇樹林: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 2013-04-23永定公路分局突出推進生態文明公路建設
- 2013-04-23于偉國闡述廈生態文明建設舉措、成效和工作打算
- 2013-04-19"福建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時"采訪團專訪廈門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