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培養會計界“葛家軍”
【名片】
1921年出生,經濟學家,會計學家,廈大管理學院教授
92歲的葛家澍有個特點,往往沒說上幾句話,嘴角就往上彎了。不過,在他含笑的溫和外表之下,隱藏的是一顆勇敢的 “學術之心”——他促使中國會計學回到并行進在科學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推倒了在所謂的“社會主義會計”和“資本主義會計”之間人為筑起的高墻。
>>學術簡介
曾主編國家會計教材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迫不及待地要和過去“一刀兩斷”。在會計界,他們拋棄了“帶著資本主義烙印”的西方會計學,奉行前蘇聯的會計學觀點。但是,葛家澍卻看到蘇式會計理論的缺陷,他為此和會計界大腕“爭論會計”。
1962年,年輕的葛家澍經廈大校長王亞南舉薦,成為國家文科教材《會計基礎知識》的主編之一。從教材其他系列的主編:翦伯贊、于光遠、范文瀾、馮友蘭、錢鐘書等,就能知道這套教材的非同凡響。
當時,在會計學對象上,大家發生激烈爭論。一些主編認為要采用蘇聯觀點,即會計的對象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過程及其社會主義財產”。葛家澍說,這個定義空洞無物,更重要的是,蘇式會計理論所確定的會計核算對象使它失去了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前提。
葛家澍提出,會計學的對象應該是“企業經營資金的運動”,即把資金投入企業,資本耗費、循環、收回,之后產生利潤的過程。
辯論僵持好幾天。葛家澍做出讓步:教材采用大小字號排印,大字反映他們認為的主流觀點,小字反映自己的觀點。
>>傳奇人生
打響會計界撥亂反正第一炮
現在使用的會計記賬法——“借貸記賬法”一度在中國被嚴厲批判并被拋棄,人們認為它“體現了資本家剝削工人”,是有階級性的。
1978年,剛剛獲得“解放”的葛家澍毫無畏懼地發表了《必需替借貸記賬法恢復名譽》一文,指出,記賬方法本身只是記載經濟業務的手段,不同的記賬方法的區別僅在記錄方式、記賬符號、記賬規則、對賬方法等,并不帶有任何的階級性。
上海財經大學原副校長王松年說,在當時那么復雜的條件下,大家都小心說話,但是,他憑著科學家的良心,直言不諱。
葛家澍因此被稱為“打響會計界撥亂反正的第一炮”。葛家澍今天在中國會計界享有的地位還在于:他的一系列理論為西方會計理論在中國的全面介紹和引進鋪平了道路,對中國建立一個能和世界接軌的會計體系,葛家澍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自1945年畢業廈大并留校任教,葛家澍培養了一支現在都身居重職的“葛家軍”,其間創造了好幾個新中國“第一”——“第一個經濟學和會計學博士”、“第一位審計學博士”和“第一位會計學女博士”。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02莆田文明過節:不比闊氣比貢獻 不唱舊戲唱新詞
- 2013-03-31周恩來為何喜歡茅臺 因其“革命貢獻” 為戰士們療傷
- 2013-01-31晉江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為發展做貢獻
- 2012-12-27福建日報評論員:在加快福建發展中貢獻青春力量
- 2012-12-21尤權:為福建發展和人民幸福貢獻我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