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生
連遞六年申請,才從美國回國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蔡啟瑞努力了六年,才得以從美國回到新中國。
這位同安馬巷人畢業于廈大化學系,1947年被廈大選派到美國留學。1950年,正當獲得博士學位的蔡啟瑞躊躇滿志準備回國時,朝鮮戰爭爆發了。當時美國政府規定,在美留學的理工科中國學生,一概不許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蔡啟瑞一次又一次遞交離境回國申請,直到1956年,才拿到離境簽證。他買了最近的船票,甚至顧不上再等幾天就可以領到一筆優厚的薪金,也來不及處理汽車等私人物品。
媒體曾廣泛報道蔡啟瑞如此迫不及待的原因:他受惠于陳嘉庚的捐資助學,才得以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吹阶鎳敲绰浜?,在國際上沒有尊嚴,他覺得有責任為國家做點事情。不過,蔡啟瑞受訪時,總是不忘加上一點:那么急著回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國內的寡母”。
這就是蔡啟瑞式的樸實,臺灣大學陸天堯教授曾經形容這位同行“像一泓清泉那樣透徹”。
在廈大,蔡啟瑞有三次謙讓職稱的美談,第一次是在剛回國時,根據學術水平,蔡啟瑞可被評為二級教授,他卻向學校遞交了降級的申請,因此成為廈大有史以來第一個自請降級的人。
他的同事說,他的一項研究曾被評價為中國C1化學(一碳化學)最重要的進展之一,本來擬推薦申報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但蔡啟瑞覺得工作美中尚有不足之處,主動將其改為申報三等獎。
>>軼事
匿名資助貧困生五年
1982年,蔡啟瑞經歷過一次生死考驗——脾臟大出血。躺在病床上,盡管疼痛難忍,但是,平時把工作當成生活的蔡啟瑞,一想到固氮反應機理圖,覺得自己一分鐘也受不了這種空閑。
他向醫生、護士、陪伴的老師、家里親人要紙筆,都被拒絕了。蔡啟瑞只好改變主意,讓人每天送份報紙來,說是要關心國家大事。報紙一到他手中,空白的地方都畫滿了分子結構圖。
他的同事說,手術后,梯形刀口的巨大疼痛折磨著他,他在昏迷中喊道: “催化劑!催化劑!”
從2009年起,每年春節前夕,廈大校園網都會發布一則類似消息:化學化工學院知名教授自己拿出六千元,資助十二名寒假留校困難學生。這位知名教授就是蔡啟瑞,他要求匿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02莆田文明過節:不比闊氣比貢獻 不唱舊戲唱新詞
- 2013-03-31周恩來為何喜歡茅臺 因其“革命貢獻” 為戰士們療傷
- 2013-01-31晉江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為發展做貢獻
- 2012-12-27福建日報評論員:在加快福建發展中貢獻青春力量
- 2012-12-21尤權:為福建發展和人民幸福貢獻我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