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呼喚“永遠的雷鋒”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孫鐵翔 華春雨 張辛欣) 雷鋒入伍通知書,雷鋒自制的礦石收音機、模擬駕駛臺,唯一一份雷鋒聲音……
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0周年之際,“永遠的雷鋒”大型主題展覽3月4日起在中華世紀壇開展,在人們心頭再次喚醒關于一位年輕戰士的回憶。
“永遠的雷鋒,永遠的精神,一個民族只有向善向上向前,積聚起道德建設的正能量,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夢’。”正在此間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呼吁。
學雷鋒:為什么會忽“冷”忽“熱”?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桿。
50年前,雷鋒成為那個火熱年代的標桿。
今天,郭明義等一批批道德模范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成為當下的“活雷鋒”。
當學雷鋒之風刮過半個世紀之后,人們發現雷鋒精神依然閃光如初,但是學雷鋒卻顯現出忽“冷”忽“熱”的現象。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新華醫療器械集團董事長趙毅新說,常常是在“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日來到的時候,全社會就像上了鬧鐘一樣紛紛行動起來學雷鋒,可紀念日一過,“雷鋒”也慢慢地淡出了公眾的視野。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有些被‘神化’和‘標簽化’的‘雷鋒’讓普通人覺得離現實生活很遠,讓人難以‘靠近’,導致出現了越來越多對學雷鋒的‘冷思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韓德云說。
事實上,當前人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對雷鋒與雷鋒精神的描述和傳承也悄然發生變化。
為了寫好《離開雷鋒的日子》劇本,全國政協委員、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編劇王興東曾4次去鐵嶺市登門采訪喬安山,并走訪了雷鋒班的多位戰友。他深有感觸地說,雷鋒精神的魅力來自生活、來自平凡,只有“平凡人”的雷鋒才是全國人民都可以學、都容易學的道德楷模。
王興東說:“如果我們繼續堅持把雷鋒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只會讓現代人對學雷鋒和雷鋒精神望而卻步,讓雷鋒回歸那個具體的人,那個平凡的個體,應該更加有助于人們理解和傳承雷鋒精神。”
“做好事反被誣陷或被嘲諷的現象也是影響學雷鋒熱情的原因之一。”來自雷鋒故鄉的湖南省委黨校教授艾醫衛說,這種現象有很強的放大效應,容易讓人們本能地‘保護’自己的行為和利益,從而用抵觸或回避心理面對學雷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1-15向善力量 大愛榕城
- 2013-01-142012年福州社會記錄:向善力量 大愛榕城(組圖)
- 2013-01-08騰曼瑜:舍生取義,"向善"的精神永存
- 2012-12-31童心向善:200張1元鈔票 7歲娃捧來大半年零用錢
- 2012-12-06隱形好人 向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