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澳江大橋:古驛道見證百年交通變遷(圖)
http://www.caoliu14.com?2013-01-21 10:40? 羅劍生?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今朝回歸寧靜
渡口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實不能一日無橋,人們就在中渡口上游的地方建橋,原名盤石橋,后因橋跨澳江而得名“澳江大橋”。這座石拱橋始建于民國初,兩度被水沖毀,兩次修復重建,歷盡滄桑。
據雅興村村民86歲的許大連老人介紹,聽父輩講,當時有一商人在渡船時,因擺渡人的態度惡劣而發生爭執,他發誓若能發達,一定來這里建一座橋,方便人們出行。后來這一商人遠渡南洋,發家致富,并發起募捐,回來建橋。
許大連介紹說,他的父親是位石匠,技術高超,曾參與澳江石橋的建筑,當時的橋墩成筏形,橋面都是用十幾個人才抬上的長條石。澳江橋的建起,使天塹變通途,石橋上行人如織,各地商賈來往頻繁,人們的生活也日漸富裕。后因石橋的高度不夠,泄洪受阻,被洪水挾帶的大樹沖壞。
1920年,僑胞再次集資重建此橋,橋長120米,寬6米,高18米,3孔,橋兩側扶欄、望柱均有雕飾,為民國期間在安溪縣境內的最大石拱橋。1984年,雅興公路開通后,曾利用為公路橋。1999年,因受臺風影響,該橋再次被洪水沖毀。翌年,修復澳江大橋定為南安、安溪兩地開展山海協作項目,進行重建,取南安、安溪的安字,改稱為“雙安”大橋。
如今,澳江大橋沒有了南北往來商賈云集,像一位時光老人一樣,漸漸回歸寧靜。但它依然是城廂鎮雅興、碼頭、上營、霞保等村,以及蓬萊通往與官橋、廈門的交通要道,是歷史、文化和使用價值的完美融合,也是先輩們留下來的一份寶貴財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1-14浪漫唯美的校園愛情 閩南式婚禮見證7年戀愛長跑
- 2012-12-20感恩歲月 見證成長
- 2012-12-17見證:363幅照片講述晉江撤縣設市20年發展歷程
- 2012-11-22見證漁村生活變遷 “非遺”傳承人和他的米螺篩
- 2012-11-19石井貨運直航金門10年 見證閩臺貿易水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