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老照片"外熱內冷" 在京已入拍賣領域 2012-10-30 08:41? 王瓊瑜?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30日,一本日式的“廈門風景民俗相冊”將在北京拍賣,這牽動了不少老廈門人的心。 |
中山公園南門仍屹立在那里,但人力車早已成為歷史。(王瓊瑜 攝) 此外,老照片不易保存、容易制假等市場風險進一步削弱了賣家的熱情。“只要你到網上去下載圖片,打印出來,再稍微做舊加工一下,‘老照片’便被生產出來了。”白建群說,目前老照片市場魚目混珠,一般的賣家便不愿接觸這一領域。 ■鏈接 限定照片的數量 是收藏的游戲規則 眾所周知,照片可以無限復制,那么,作為收藏品的照片如何進行保值呢? 李欣介紹說,印數限量是收藏照片的游戲規則。攝影師為作品簽字,則是限量的保證。國外對成為商品的照片數量有嚴格限定,畫廊發掘攝影家,選擇有潛力的作品,形成系列,確認印數后,由攝影師在作品上簽字,才開始流通。 目前,連復雜的書畫作品都能作偽,簽字就能擋得住造假者嗎?對此,李欣稱,“中國影像藝術尚處于原始股階段,造假成本與真品價格持平,弄到一張老相紙相當不容易;在攝影家的簽名上,拍賣行有自己的鑒定方法”。 ■聲音 為文史研究服務 才是老照片的價值 東渡古玩城老板老楊認為,“老照片不屬于文物,相比其他的收藏品,老照片數量少、難保存、價格高,因此收藏的人少,收藏價值低”。 東渡古玩城老板陳女士稱,“我原先做過‘老照片’生意,但買的人少。有時幾百元買進,又以差不多的價格賣出,根本沒利潤。有時放久了,照片爛了,連本錢都賠了”。 廈門有文史研究人士認為,“老照片本身沒有價值,照片的內容可以為文史研究提供依據,這才是老照片的價值所在。因此,老照片不能拿來商業炒作,應該用于文史研究”。 (注:本版老照片均出自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編制的《畫說廈門》一書。據介紹,其中的彩色照片均為黑白舊照人工加色而成。)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