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載,許柴佬祖籍泉州府南門外十五都呂宅村(今運伙村),明永樂年間,擔任呂宋(今菲律賓)總督。任職期間,他體恤黎民,開民智,勵農耕,在當地享有盛譽,至今在旅菲華僑中被奉為神明。為緬懷許柴佬,村里規(guī)劃建成這個露天主題紀念公園。
一個村莊兩座公園,實不多見,可許錦芳說,運伙村的第三個公園——龍泉濕地公園已經列入規(guī)劃。
龍泉呈半月形,池內有兩眼泉,水質清冽甘甜,終年水溫保持在22攝氏度左右,遇到大旱也不曾干涸,最為神奇的是,經常有鰻魚從泉口游出。“根據規(guī)劃,龍泉與周邊空地將建成濕地公園。屆時,3個公園連成一片,美不勝收。”許錦芳的憧憬之情溢于言表。
“一個村莊,如何能把公園建得這么錯落有致?”記者按捺不住好奇心。
“早在2009年,村里就邀請了省農業(yè)廳、福建農林大學和泉州師院的專家做出了《運伙村五環(huán)文化休閑旅游基地總體規(guī)劃》。”許錦芳侃侃而談,“五環(huán)由紅、藍、紫、金、綠五色組成,每種顏色都有獨特意義。紅色環(huán)區(qū)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許運伙紀念亭、許運伙故居、許柴佬紀念公園等組成;金色環(huán)區(qū)展現體育文化,由鄭金表體育文化館、金環(huán)體育館等組成;綠色環(huán)區(qū)象征休閑養(yǎng)生天堂,由森林旅游區(qū)、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等組成;藍色環(huán)區(qū)打造濕地旅游,由龍泉濕地公園、濱海自行車旅游區(qū)組成;紫色環(huán)區(qū)彰顯傳統文化,由龍泉宮、南音文化基地組成。”
一個小村莊連建3個公園,資金怎么籌?“公園建設的確需要投入大筆資金。怎么辦?引入僑資是關鍵。村里旅居港澳臺和海外僑親有800多人,很多人都希望回報桑梓。比如友尚公園,投資300多萬元,其中100多萬元由一位旅菲僑胞捐獻。此外,各級政府的扶持獎勵也解決了部分資金的來源。2009年至2011年,運伙村連續(xù)3年在晉江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評比中獲獎,獎金共100萬元,大部分用于公園建設。”許錦芳表示。
建設3個公園,光用地就要30多畝,土地怎么來?“事實上,這些地原本都是雜草叢生的荒地,屬村集體所有。每次建公園要征地,我們都提前召開全體村民代表大會,經過大家表決同意后,還需報有關部門批準。大家覺得,將閑置的荒地開發(fā)成公園是好事,都很支持。還有一些老房子多年沒人住,大家也主動貢獻出來,拆除改造,變成綠地,光老房子,就拆了80多座,茅廁拆了200多座。”許錦芳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0-09“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滿山西紅柿帶富一個村
- 2012-09-17于偉國會見"走轉改"采訪組領導干部也要"走轉改"
- 2012-09-12“走轉改”應走得更深
- 2012-07-24龍文區(qū)朝陽法庭開展“司法走轉改”活動成效顯著
- 2012-05-04劉云山:社科理論界也要“走轉改”
- 2012-04-16泰寧法院“司法走轉改”深入基層“問情于民”
- 2012-04-11走轉改 蕉城:讓五保戶順利入住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