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開展以來,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帶來了一股清新務實之風,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社科理論工作者積極參與、熱情投入,在深入實踐、深入群眾中錘煉思想作風、增強業務本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不斷把“走轉改”活動引向深入,推動社科理論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推動社科理論工作邁上新臺階,更好地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
1.“走轉改”是貫徹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解決社科理論工作“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根本要求。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探求真理、把握規律的必然過程。實踐為社科理論創新創造提供著源頭活水,也為社科理論研究成效提供著檢驗標準。“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研究回答好時代提出的問題,是社科理論工作的基本任務,也是社科理論工作者展現自身優勢、實現自身價值的客觀要求。問題在哪里?鑰匙在哪里?從根本上說,在基層一線、在火熱現實生活中。只有走下去,深入實踐中,才能發現真問題,找到“怎么看”的科學視角;只有走進去,深入生活中,才能得出真理論,提出“怎么辦”的思路辦法。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很突出。破解改革發展難題,在更高起點上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迫切需要社科理論工作深入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科學分析我國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積極探索培育發展動力、協調利益關系、增進社會共識的有效途徑,不斷深化對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規律性認識。深化“走轉改”,就要推動社科理論工作者深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開展調查研究,置身于改革開放火熱現實中剖析典型案例,扎根在人民群眾實際生活中挖掘鮮活素材,真正把理論研究的關注點聚焦到實踐上來,著力研究回答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不斷推出對指導和推動實踐具有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和良性互動。
2.“走轉改”是堅持我國社科理論工作性質、解決社科理論工作“為了誰、依靠誰”的重要途徑。堅持人民至上、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科理論工作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社科理論工作者的優良傳統和共同追求。只有站在人民立場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才能找到學術理論研究的基點和歸宿;只有立足當今中國的實際,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才能更好地服務黨和人民事業。伴隨著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社會思想意識更加多樣,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增多,人民群眾的理論需求增多,迫切需要社科理論工作增強大局意識,增強為民情懷,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化“走轉改”,就要推動社科理論工作者擺正同群眾的關系,密切同群眾的聯系,始終堅持“心系民生”、“為民立言”,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愿望,確定研究方向,明確研究任務,以大眾的視角觀察社會現實,以樸素的感情關照百姓生活,以鮮明的態度維護群眾利益。當前,特別要針對縮小收入差距、解決住房問題、降低看病費用、凈化道德風氣、保障食品安全等問題,深入研究背景成因,積極探尋有效的思路辦法,發揮好社科理論工作在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人民群眾中的獨特優勢。
3.“走轉改”是把握人才成長規律、解決社科理論戰線“建設什么樣的隊伍、怎樣建設隊伍”的有效載體。基層和實踐,是鍛煉隊伍、成就人才的沃土。“走轉改”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的基礎工程,也是培養社科理論人才的必由之路。社科理論工作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重要職責。要成就真正的學問,必須樹立崇高的價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個人理想同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學術探索和理論創造融入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之中,努力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當前,我國社會思想領域、學術領域空前復雜活躍,對社科理論工作者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工作作風提出更高要求。深化“走轉改”,就要推動社科理論工作者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培育優良文風,在走進基層中增強社會責任、提升學術境界,在深入群眾中錘煉思想品質、增強創新能力,以立足實際、反映實踐的理論創造,以深入淺出、生動清新的理論表述,彰顯社科理論工作的新風貌,塑造社科理論隊伍的良好形象。
深入社會、服務人民是一個永恒的實踐課題,“走轉改”是一項長期任務。希望社科理論部門和單位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完善制度安排、建立長效機制,切實把“走轉改”要求貫徹到科研組織、項目研究、成果評價、學術交流等實際工作之中,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推動社科理論實現更大的繁榮發展。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在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部分)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