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五千年的中國可謂“道德之邦”。幾千年前,道德的種子便撒在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并生根發芽、抽枝吐葉,開出千姿百態的花。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這片道德文化底蘊豐饒的土地上更是孕育出“道德講堂”的奇葩,且一朵忽先變,百花其后香,信仰道德、傳承道德、踐行道德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探討今天“道德講堂”新現象形成的原因,追溯起來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從歷史積淀上看,從老子的《道德經》到孔子的“仁義禮智信”,道德熏陶濃郁而厚重,這些都提供了肥沃的“道德土壤”。老百姓在這樣的環境滋養、耳濡目染下,自然會生發出“講一講道德”這樣的創意和感想,“道德講堂”就這樣在江蘇常州誕生了。
從政策支持上看,當今市場經濟對公民道德提出了新考驗,中央因此更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出臺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這十年,道德建設創新的底蘊更加深厚。今年,中央部委兩次在常州召開道德建設專題現場會,推廣“常州經驗”。“道德講堂”被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的要求之中。又如,南寧市則決定把建立“道德講堂”作為申報參評文明單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從中央到地方的支持使得“道德講堂”迅速開花結果了。
從高素質的精神文明建設隊伍來看,有了各地文明辦的熱情投入,有了眾多先進道德模范人物、“身邊好人”的言傳身教,“道德講堂”變得鮮活和豐滿起來。宣揚美德、引人向善,其結果是道德故事在老百姓中“一傳十、十傳百”,“道德講堂”好聲音逐漸傳揚開來。像常州、福州、蘇州、南通、包頭、廣州、南寧、東莞、嘉興等城市“道德講堂”就辦得有聲有色,傳遞出了中華文明之聲。
從網絡媒體技術的發展上來看,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豐富了道德建設的形式和手段,一改以往傳統枯燥的說教,通過網絡傳遞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手機短信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在華夏大地上掀起道德傳播的波瀾。例如,南通開設的廣播電臺“空中道德講堂”、文明網的“網絡道德講堂”和“QQ道德講堂”、以手機為渠道的“新市民手機報道德講堂”等,創新了方式方法,效果不俗。
總之,歷史的積淀、偉大的時代、向善的國人、肥沃的土壤,孕育出“道德講堂”這樣極具生命力的道德教育形式,數萬所“道德講堂”好似一朵朵真善美的道德之花,在中華大地上綻放出一個暖意融融、愛心涌動的春天。祝愿她欣欣向榮、生生不息,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有更輝煌的發展和貢獻!(賀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27思明啟動"放心餐飲"道德講堂 把好食品安全關
- 2012-09-27"道德講堂"故事上銀幕 "鑰匙阿姨"呵護"中國好人"正能量
- 2012-09-26思明啟動"放心餐飲"道德講堂 把好食品安全關
- 2012-09-25榕倉山小學道德講堂再次開講:用樸實話語感動人
- 2012-09-24永安市三舉措推進“道德講堂”建設
- 2012-09-21從道德講堂到微電影:"鑰匙阿姨"為什么那樣"紅"
- 2012-09-20“最美農婦”入選福州好人榜 事跡搬上道德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