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秋節,商家都會掀起一場硝煙彌漫的“月餅大戰”。從拼歷史到拼口味,從拼形狀到拼包裝。今年,則又出現了多種宣稱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月餅”,其實這是一種新的忽悠而已。
所謂的“健康食品”,至今并沒有一個法定或科學的定義。因為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復雜多樣的,而任何食品都不可能單獨滿足所有需求。而按科學膳食來講,月餅實在是一種“不健康食品”。與洋快餐相比,它的含糖量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考慮到月餅是一種“傳統文化用品”,因此它對健康是好是壞沒有太多關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其主要是文化傳統上的禮儀和親情需求,而并非滿足人體需要的“食品”。如此,我們再去看那些“功能月餅”,就覺得毫無健康價值。
首先,不管功能月餅加入了什么“保健成分”,都無法改變月餅熱量高、營養成分單一的特征。食品中的營養成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簡單疊加的,那種“有害成分”通過加入某些“保健成分”就變得健康了的說法,只是江湖郎中的忽悠。
其次,加入的那些“保健成分”,也毫無意義。比如今年異軍突起的“功能月餅”中有一類是加螺旋藻的。雖然螺旋藻含有比較多的蛋白質,以及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人體所需的成分,但是它本身并不具有神奇的“功效”。它被發現的時候,只是當地窮人用以充饑的野菜。那些所謂的“有益成分”,在普通食物中都含有。而且,人體對它們的需要是長期大量的。比如螺旋藻商人們津津樂道的螺旋藻干粉中的蛋白質含量有多高,但是人體每天需要幾十克蛋白質,一個月餅里加的那一點點只具有象征意義。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和美國癌癥研究會認為,考慮到螺旋藻的實際食用量,它并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其他的“有益成分”也大致如此。其營養價值完全可以忽略,更不用說月餅里加的那一點。聯合國糧農組織雖然鼓勵發展螺旋藻種植,但是對它的定位是“解決貧困地區的營養問題”、“作為飼料降低養殖業的成本”以及“遭受洪水颶風襲擊之后作為應急的生產措施”等等。而作為保健品,則一直就是商人們的忽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25“貼牌”月餅拷問市場質量監管
- 2012-09-25義工行動送愛心月餅 截至昨日已送出1864個月餅
- 2012-09-25月餅券的灰色利益鏈
- 2012-09-24福州特色月餅“鯉魚餅”再現榕城 消失60年之久
- 2012-09-21韓寒勝訴有范本意義 月餅券成"虛擬經濟"的背后
- 2012-09-21月餅券成“虛擬經濟”的背后
- 2012-09-20月餅保質期從15天到90天不等 到底誰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