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這樣一則消息:西安市民魏先生見一女子包被搶,立即追上去幫忙將包奪回,可女子連謝謝都沒說就離開了。目睹這一切的12歲兒子拉著爸爸的衣角說:“以后不要多管閑事了”。兒子稱,“我很敬佩老爸的行為,好心幫別人,最后人家連謝謝都沒說,太不值得冒險了。”
讀到這里,有一絲欣慰,有一絲憤慨,而更多的則是擔(dān)憂。欣慰的是我們身邊不乏像魏先生這樣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人,這樣的善舉、這樣的善事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悄悄上演。可我們卻不得不感到憤慨,魏先生見義勇為,不顧自身安危幫助女子將包奪回,然而換來的卻是女子冷漠的背影。這又讓我想起“男子好心救老太遭其家人索賠20萬 郁悶自殺” “小伙為營救1家3口溺亡 獲救者離開稱與己無關(guān)”等等事例。國人感慨當(dāng)下道德滑坡、社會冷漠,可搖頭感慨的同時,又有多少人還在堅(jiān)持做好人、行善舉?如果看到老太太摔倒,寧可圍觀,也不會伸手幫扶;遇到小偷行竊,看在眼里,卻視若無睹,那么再多的感慨也是徒勞,只能平添一份冷漠罷了。然而更讓我們深思和擔(dān)憂的是12歲的孩子對父親的勸誡。一個純真的孩童看到父親的英勇,他應(yīng)該贊揚(yáng)、羨慕并驕傲,然后告訴父親自己長大也要一樣英勇。可是女子冷漠的背影讓這個年輕的生命淡去了熱情,讓他的雙眼看到的是不值得。我們可以預(yù)想,這個純真的孩子,當(dāng)他有一天長大成人,遇到同樣的事情,在童年往事的背景下,也許他會成為冷漠的一份子。我們努力為下一代營造著舒適的成長環(huán)境,我們希望他們延續(xù)我們的傳統(tǒng),延續(xù)華夏民族的血脈,但眼前的事實(shí)不得不讓我們深深擔(dān)憂,在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的這個搖籃里,善良是否漸漸過期,溫暖是否漸漸不再。
善良需要“保鮮”,文明需要感恩。一切平凡的真善美都應(yīng)該獲得認(rèn)可和肯定,不管它有多么微不足道。對善人善舉心存感激,心生敬畏,這本身就是一種文明。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得到幫助時,用感恩之心回報對方,那么文明在傳遞的過程中就會少一些顧慮,多一些堅(jiān)定,我們的社會也就會少一分冷漠,多一份溫情。在這樣的文明傳遞中,善良、誠信才會永葆青春,永不褪色。 (成都 孫曉芳)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2-09-05林東文:心地善良 樂于助人
- 2012-08-30要員工做勤勞善良的新石獅人
- 2012-08-27有償社工與慈善并非水火不容 讓善良變了味嗎?
- 2012-08-14善良的花都該綻放
- 2012-08-08不打擾善良也是一種社會責(zé)任
- 2012-07-31《永生羊》:展示草原民族的堅(jiān)韌與善良
- 2012-07-16"記恨一時"與"感激一生" 不打擾善良也是種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