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社工與慈善并非水火不容
http://www.caoliu14.com?2012-08-27 16:44? 王琳?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社工當然可以“有償”,但這種“有償”應該是滿足社工本人工作生活基本需求的薪酬。
“郭美美事件”曾在中國慈善行業刮起了一場“蝴蝶風暴”,有官辦慈善機構負責人謂之“三天毀掉一百年”。而實際上,“郭美美事件”引發的慈善之變與其說是一場“危機”,不如說是一個“機遇”——尤其是對民間慈善而言。以至今天,官辦慈善機構也開始面臨民間慈善的挑戰。這是一場“挽回信任”與“爭取信任”的賽跑,它將貫穿于中國慈善業發展的始終。
浙江金華的網絡慈善平臺施樂會為了“信任”二字,下了不少工夫。它的12名員工在4年多時間募集了2364萬元善款,這樣“瘋狂的高效”曾廣受贊譽。旨在為求助者和捐助人之間搭建平臺的施樂會承諾,“每筆善款,100%到達受助人的手中”。但當施樂會“社工可以從每筆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為報酬”的消息一出,上述承諾又被網民指責為“騙捐”的伎倆。相關爭議就此展開,焦點議題就在于:有償社工與公益慈善之間,是和諧共贏,還是水火不容?
這樣的議題若放在一個社會建設高度發達的城市,當不成問題。任何一個慈善組織,要想在社會中立足,都得把公信力放在第一位。若有慈善組織“最高提成15%作為報酬”,而另一慈善組織只收3%作為管理費,假設其他條件一致,你會選擇向哪家機構捐款?答案不言自明。在這種良性競爭壓力下,多數慈善組織都會將“提成”或“管理費”壓縮在一個固定值內——這個值,當然是多數捐款者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
之所以“社工從捐款中提成15%”仍能大行其道,且在爭議的同時仍不乏支持者,并不在于這種方式是否合乎慈善本旨。而在于,在慈善組織公信未立的當下,能夠做到將每筆善款絕大部分送達受助人手中已屬不易。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8-27岑江許氏慈善教育基金會
- 2012-08-27“購物即慈善”理念打造公益創新模式
- 2012-08-20風雨同舟奮六載 福州慈善收碩果
- 2012-08-20中國探索“三位一體”公益慈善新模式
- 2012-08-17慈善是“仗義餐館”最好的“廣告”
- 2012-08-17寧德市慈善總會成立一周年 堅持民生為重扶貧濟困
- 2012-08-16東山縣舉行慈善總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