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以孝治班”產生漣漪效應
http://www.caoliu14.com?2012-09-11 17:49? 何勇海?來源:中國文明網四川站
我來說兩句
報道中,一位家長的質疑更讓筆者覺得荒唐。那位家長說,鄧老師的“孝育”可能會讓孩子發現,學到的東西和大環境不一樣,比如吃飯“長者先,幼者后”,現在哪個家庭不是圍繞孩子一個人轉?筆者想說的是,吃飯“長者先,幼者后”乃是出于敬重長輩,永不過時;吃飯“幼者先,長者后”倒是一種錯位的教育觀。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敬父母師長,在各種善行中是排在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連父母師長都不孝敬,就很難想象,他會做出其他善行善舉,恐怕也難指望他對家庭有責任感,對社會有愛心。
如今在家庭教育中,長輩們恰恰缺乏對孩子進行“孝育”,他們為孩子包辦一切,甚至毫無原則地取悅孩子,更不要說為孩子創造感恩長輩、履行“孝道”的機會。這無疑是可悲的。鄧老師“以孝治班”,通過布置“盡孝”的家庭作業等,引導學生將孝心化為實際行動,以免知行脫節,恰恰是在幫助家長們補上這一課,其心可贊!期待“以孝治班”產生漣漪效應,帶動其他老師實踐。
家長們是否也應該行動起來,從“吃飯要等長輩,好菜先請長輩吃,要為長輩盛飯,長輩下班要為之倒茶”等小事入手,促使孩子們樹立“心里有長輩、心中有他人”的道德意識?如果家庭教育中缺少了這些盡孝的“規定動作”,“孝道”教育成了一片空白,所培養的孩,子多半是頤指氣使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位網友說得好:一個孝順的人,必然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真實的人。(何勇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9-05呼喚孝道的回歸
- 2012-08-15新“24孝”:有必要為孝道設立條條框框嗎
- 2012-08-15在“孝道標準”的制定中民意不能打醬油
- 2012-08-06石獅市“孝道·感恩”夏令營閉營
- 2012-07-18引導公民公共精神 讓校長的歸校長 孝道的歸孝道
- 2012-07-18讓校長的歸校長 孝道的歸孝道
- 2012-07-17“其鳳探母”:被誤讀的孝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