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以孝治班”產生漣漪效應
http://www.caoliu14.com?2012-09-11 17:49? 何勇海?來源:中國文明網四川站
我來說兩句
學生課桌前張貼著節選《三字經》、《弟子規》,每周一他們都要回家解讀自己課桌上的內容;暑假作業,學生被要求每周寫一篇以“孝子在行動”為主題的作文……從上學期擔任川大附小2008級6班的班主任以來,鄧新靖便開始大力推行他的“孝育”:以孝治班,背誦《孝經》,踐行《弟子規》。然而這些舉措在家長中引發爭議。(9月6日《成都商報》)
家長們認為,鄧老師將重心放在“孝育”上,擔心把學生的功課荒廢了。在筆者看來,這種擔心完全多余——據鄧老師強調,“都是用的零散時間”,比如晨讀、午休、和語文課前三分鐘及部分思想品德課。如此見縫插針地進行“孝育”,有何不可?
當前,我們確需對孩子們進行“孝育”。“孝道”在我國源遠流長。古人云:“孝者,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說,孝敬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由此可見,“孝”為至高無上的“德”,養成了“孝德”,青少年便能形成其他良好的品德,甚至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性格。
尤其是,學生時期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更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更需把“孝育”同思想品德課無縫連接。學習功課固然重要,對其精神世界傾注更多關注同樣重要。知識和品行,二者不可偏廢,同步提高、齊頭并進,孩子們才不會“跛足”而行。那些擔心推行“孝育”荒廢功課的家長們,難道不擔心孩子們在日后的人生征程中,因品行不及格或存在重大缺陷而敗下陣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9-05呼喚孝道的回歸
- 2012-08-15新“24孝”:有必要為孝道設立條條框框嗎
- 2012-08-15在“孝道標準”的制定中民意不能打醬油
- 2012-08-06石獅市“孝道·感恩”夏令營閉營
- 2012-07-18引導公民公共精神 讓校長的歸校長 孝道的歸孝道
- 2012-07-18讓校長的歸校長 孝道的歸孝道
- 2012-07-17“其鳳探母”:被誤讀的孝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