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懲并舉 重塑道德
http://www.caoliu14.com?2012-08-22 16:11? 吳在平?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子貢義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孔子不以為然,他認為,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子路拯溺者而受牛,孔子大加贊賞,言“魯人必拯溺者矣”。事關教化,孔子見微知著,也為后人留下如何褒貶與評價一個人行為的佳話,對如何以物質獎勵見義勇為人員也有了一個社會學標準。
一邊是路人漠然而去,一邊是好心人被誣陷,當今社會的公共道德良知再次被嚴厲拷問。如何避免類似道德悲劇重演?如何保證好心人行善“零風險”?有專家呼吁,面對越來越多的冷漠看客,除了對他們進行道德譴責之外,國家應該制定法規加以懲戒。
“小悅悅事件”后,廣東省委政法委發布官方微博消息,征求民眾對救濟、獎懲機制方面的意見與建議,或考慮通過立法來懲罰見死不救。在法國的刑法中就有“怠于給予救助罪”,規定:“任何人對處于危險中的他人,能夠個人采取行動,或者能喚起救助行動,且對其本人或第三人均無危險,而故意放棄給予救助的,處5年監禁并扣50萬法郎罰金。”堪稱重責。美國州法律規定,發現陌生人受傷時,如果不打“911”電話,可能構成輕微疏忽罪。新加坡就對恩將仇報、反咬一口者作出規定,必須上門“道歉+賠償”,實施后新加坡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公民在實施見義勇為時也免去了顧慮和擔憂。
因此,除了獎勵見義勇為,還要懲罰見義不為。獎懲并舉,才能重塑社會道德,修復社會信任,才能使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8-22道德模范故事巡演進社區
- 2012-08-21泉州市紀委機關啟動“道德講堂”
- 2012-08-20泉州公路局"道德講堂"開講 好人好事引領新風尚
- 2012-08-20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上新水平 迎工作測評
- 2012-08-20石獅市直機關“道德講堂”正式啟動
- 2012-08-20別為了優待丟失了道德
- 2012-08-20食品企業道德建設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