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華僑曾為辛亥革命出錢出力
昨日下午,黃猷老先生接受了導報的采訪。他向記者介紹說,三都人赴海外謀生,有著悠久的歷史。史載明代鄭和下西洋后,沿海到南洋的航線也得以開辟。一些三都人便沿航線陸續 “下南洋”,發展到明末清初,三都人開始有組織地外出,有的到了臺灣,有的則到了更遠的東南亞等地。
黃老介紹說,目前在東南亞一帶的海滄華僑多達十幾萬人,比在海滄居住的人還要多。而紀錄片主要描述的,就是在100年前為辛亥革命出錢、出力,祖籍在三都(海滄新陽)的華僑們。
說起這些人,黃老如數家珍:楊衢云,1890年在香港創立最早的革命組織輔仁文社,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1895年正式就任興中會長;莊銀安,1908年參加同盟會,發起組織中國同盟會緬甸分會,被選為會長;黃金慶,中國同盟會副會長……
奇女子陳粹芬讓拍攝團隊感嘆
此外,紀錄片中也有不少筆墨用來描寫1906年任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會長、祖籍在廈門禾山的陳楚楠,以及孫中山的“忠誠伴侶”陳粹芬。
根據百度百科資料記載,陳粹芬是廈門集美人。但是,據黃猷老先生查證,陳粹芬是海滄人,出身醫者之家。在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前,她追隨孫中山10多年,也在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
出于對孫中山的崇拜,自愿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照顧孫中山的起居飲食,身兼護士與衛士,無怨無悔地與孫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過著流離轉徙、擔驚受怕的日子。
“這是一個奇女子。”孟向東感嘆說,陳粹芬算是孫中山的第二任夫人,而在紀錄片中大家都尊稱她“陳夫人”。
對于紀錄片本身,孟向東頗有自信:“我們有那么多專家、學者坐鎮,再加上我們精益求精的精神,紀錄片內涵足夠深厚!”黃老告訴記者,足足拍了600多分鐘的素材,最終才剪成了60分鐘的紀錄片。
目前,這部名為《一代三都人——在辛亥革命歷史深處》的紀錄片已經交由廈門音像出版社出版。孟向東告訴記者,本月29日該紀錄片將在集美創意園首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10-11新羅區舉辦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書畫展
- 2011-10-10金榜山社區組織居民群眾參觀辛亥革命郵品展
- 2011-10-10把辛亥革命偉大精神轉化為建設祖國的強大動力
- 2011-10-10榕多形式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百年光輝永存
- 2011-09-29尋找福州辛亥人:長樂青山黃家見證辛亥革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