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擇校費背后的公共資源私人化
http://www.caoliu14.com?2011-09-06 15:32? 王石川?來源:西安晚報
我來說兩句
擇校費大行其道,家長一窩蜂地選擇名校,乍看之,與家長不夠“理性”有關,實際上,這是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體現。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這凸顯出了教育資源私人化、公共資源商業化。教育資源是公共資源。當然,在當下,優質教育資源明顯不足,誰都想上名校。優質資源少,大家都想“覬覦”,就更需要在分配時,以看得見的公平方式,分配給公眾,而不是誰給的錢多讓誰上,誰的關系硬讓誰上。
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怪狀。一是,產生了權力掮客,擇校已經成為一種商業化運作。比如在北京,有家長透露,要擇校,先得花錢請中間人幫著運作,“這些所謂的中間人已經由最初的私人關系,演化成為一種商業運作”。詭異的是,盡管中間人沒有辦成,但相關費用卻是不能少的。沒辦成,還要掏錢,可以看出權力掮客多么吃香,也可以看出擇校多么異化。
二是,權力變現容易。多年前,媒體稱報道了一起著名的小學校長腐敗案,時任北京中關村三小的校長王翠娟落馬,據其證實,中關村三小的賬外流動資金達兩三千萬元,多年的贊助費累計近億元,而這部分賬外資金,幾乎全部來自于片外學生入學繳納的贊助費。有個細節是,片外學生要進三小,必須掏數萬元贊助費,知情人稱,不僅要付給學校贊助費,有時候還要付給介紹人兩三萬元才能辦妥。“而這個介紹人,必須極有能量。甚至有的領導開的條子都不管用。”
欲除擇校費,應先均衡教育資源,如果名校多了,或者每個小學都有充分的優質教育資源,家長何需擇校。更重要的是,須嚴厲斬斷相關利益鏈。(王石川)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5-09曖昧的“擇校費”,用途不能“曖昧”
- 2010-05-06小升初擇校費逾萬元 家長感嘆:和上大學一樣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