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設筑堅堤
杜絕虛假報道,制度往往是最管用、管長遠的。各地各新聞單位積極通過建章立制,強化制度執行,堵塞造成虛假失實報道的各種漏洞,努力形成防范虛假報道的長效機制。
海峽都市報編印了《采編警示錄》,收集了本報和外報的一些采編失誤案例,完善了新聞采編規范。為保證來稿真實性,要求通訊員來稿必須加蓋單位公章;對于稿件中仍存疑的內容由當班編輯或跑口記者再次核實。報社實行集體夜班制度,所有編委每天20時至22時均需到崗,共同對稿件和版面把關挑錯。該制度實行以來,報紙質量明顯提升,讀者對新聞內容的投訴電話明顯減少。
重慶晨報向社會公布了《采編準則六十條》和《編輯記者下基層八不準》,督促報社全體職工規范采編行為,改進工作作風,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鄭州日報等媒體建立違紀違規新聞采編人員檔案制度,凡主觀惡意造假、嚴重違紀的予以除名,并上報新聞出版管理部門。
光明日報嚴格三審制度,對各類稿件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嚴格核查。新京報進一步加強對消息源的監控,要求對網絡、自由投稿人、報料人等提供的稿件或線索,要認真核實核查。同時,研究制定針對審核把關責任的規章制度,將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把關職責與績效考核緊密聯系在一起。
中國食品報在采編工作流程中實行嚴格的稿件簽審制度,總編室在分稿過程中對稿件進行初步篩選,做到明顯不符合規定的稿子不分發;部門主任、主編在審稿過程中嚴格把關,不合格稿件不上編前會;編前會上各部主任、副總編輯共同把關,發現問題及時會商。
山西日報要求記者在采訪活動中必須深入一線采訪,不去采訪現場的稿件一律不發,并以治理失實報道為重點,定期評選最差稿件,嚴格進行責任追究。湖南省從容易引發虛假報道的問題入手,要求廣電媒體嚴格執行節目三審制、重播重審制,加強對主持人的培訓和教育。
各地各新聞單位還分別公布本地區、本單位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接受社會監督。浙江、湖北、山東、山西、重慶、四川等地的一些媒體積極聘請社會監督員對本媒體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進行監督。浙江省記協組織杭州、寧波、溫州、舟山等地的社會監督員到中國寧波網、寧波廣播在線等網絡媒體和紹興黨報、電臺電視臺座談,督促記者樹立深入基層、嚴謹細致的職業作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3-19網絡虛假新聞的表現 動因及治理
- 2009-11-25四媒體刊登財富集中高干子弟虛假新聞被查處
- 2009-11-23多家媒體通過《反盜版圖片、反虛假新聞圖片宣言》
- 2008-01-22中宣部等就北京電視臺播發虛假新聞發出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