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書記蘇榮通過中國江西網向網民拜年(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周科攝
網絡拜年成風尚
兔年新春,17個省(區、市)的31位黨政領導匯聚網絡,“群起”向廣大網友拜年賀歲。
點擊這些新春賀辭,普遍篇幅短小,言簡意賅,字里行間帶著“給力”“圍觀”“拍大磚”等時髦的“潮語”“熱詞”。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省長秦光榮給網民拜年說:“神馬都是浮云,科學發展才是真經,轉變發展方式最給力”,一時引發網民瘋轉和跟評。
新春賀辭無不透出官員對網絡民意的認可和尊重。青海省省長駱惠寧寄語廣大網友:“希望多上‘好鐵’,多拍‘大磚’。”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希望網友:為建設幸福廣東當好“潮人”“脖主”,堅持“灌水”“拍磚”,多多“圍觀”“給力”,話語句式全然顛覆了人們熟悉的話語方式,得到網友一致好評。
實際上,政府官員網絡拜年不過是已經漸漸流行的網絡拜年風尚的一個縮影。前兩年進行網絡拜年、網上買年貨的人還不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學歷較高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不論男女老少,學歷或高或低,都加入進來,大家在過年期間都在這樣做,慢慢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副教授李浩認為,春節文化的多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中華文明向來有容乃大,“混搭”可能就是當下春節文化現實存在的一種形式,就好像年夜飯的餐桌上,既有北方的餃子,也可以有南方的湯圓。我們不必指責它不夠純粹,只要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網絡上流行的拜年方式不僅成為傳統拜年方式的補充,一些內容更直接傳播到現實生活中。就在春節前,雙手十指交叉然后豎起大拇指的“兔手勢”一夜之間風靡網絡,它一改傳統的作揖抱拳拜年手勢,十指交叉意指“親昵”、“親密”,豎起大拇指寓意“最好”、“最棒”,而同時豎起兩個大拇指其形狀又如兔子的耳朵。時尚的“兔手勢”寓意著吉祥和團結,在社會上迅速火了起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1-31鄭州市領導向道德模范、文明市民、身邊好人拜年
- 2011-01-31垃圾短信年終成風 專家提醒警惕手機病毒“拜年”
- 2011-01-30領導潮語拜年 "評高級教師"為何淪為金錢交易
- 2011-01-30期待領導“潮語”拜年助推網絡問政
- 2011-01-28網語拜年,官意與民意接軌
- 2011-01-28高官“潮語”拜年,官話確當“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