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錦萍:壹基金轉公募只是多種慈善途徑之一
壹基金落戶深圳后引發了很多關注和思考,在各種各樣的聲音中,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待壹基金轉型的意義。
首先,壹基金這次轉型是不是破冰之舉?從肯定的方面講,第一,壹基金是從無法人資格的公益專項基金到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募基金會;其次,壹基金是第一家以文體明星推動的公募基金會;第三,對于深圳來講,被民政部授予批準成立基金會的權限,而且嘗試直接登記制度,這是對雙重管理體制的突破。這些都是壹基金落戶深圳的肯定之處。
但也有否定“破冰”的原因。第一,我國法律法規從未對于社會力量設立公募基金會設置禁止性或者限制性規則;第二,壹基金并非是第一家以社會力量設立的公募基金會。寧波有一家癌癥防治基金會,也是由社會力量成立的公募基金會,但是那個基金會辦得很不好,面臨著被撤銷的危險。
因此,單純地評價為“破冰”不夠全面。
第二個問題,并不是所有的非公募基金會都有必要轉變為公募基金會。我國目前基金會中公募和非公募的比例幾乎為1:1,從數量上看,公募基金會的數量足夠多了;第二,非公募基金會具有公募基金會不具有的優勢,比如非公募基金會在選擇某一個公益領域事業的時候,往往自由度非常大,創辦人喜歡藝術,那就可以以藝術為目標進行籌款運作,但是公募基金會則必須在公共宗旨、業務范圍選擇上和當下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緊密相關,不能由創辦者意愿決定。因此,我們不要認為公募基金會是多么特殊的特權,而應該去反思公募基金會資源如何去合理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1-19壹基金探路中國慈善:機制比機構、人墻重要
- 2011-01-12還有多少“壹基金”能熬成婆
- 2011-01-12壹基金轉型公募基金會 "試水"社會慈善管理體制改革
- 2011-01-12深圳壹基金成立 獲合法公募基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