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的慈善魅力:武漢新洲農民企業家慈善群體
http://www.caoliu14.com?2011-01-24 10:59? ?來源:湖北日報
我來說兩句
播灑愛的春風,城鄉綠蔭萬行
“看到老人們感到幸福……等下拍,等下拍,我又啃住了……”當被攝像機鏡頭聚焦時,祥和集團總經理劉松頭戴黃工帽,說話很有些吃力。“逃離”鏡頭后,這名38歲的漢子說話不再“打啃”。他向記者介紹,公司成立于2003年,當時看到別的企業都在做慈善,自己也感覺行善是件好事,也就跟著做了。
捐資助學、修路整塘、扶危濟困,已成為新洲農民企業家有意無意的行動;勤勞仁愛、樂善好施的意識,已在廣袤城鄉蔚成風氣。如今,該區涌現了新八建、新七建、新建總、祥和、祥盛等一大批愛心企業,走出了劉先成、余寶琳、劉松、呂衛兵、甘金華等全省聞名的愛心人士。
2007年起,新洲區每年都舉辦捐資助學活動。2008年捐款額為201萬元,2009年為296萬元,2010年達521萬元,捐款額年年增長,受助學生紀錄屢屢刷新。
對于捐款的付出,企業家都不要求回報,只求受助者對社會感恩。去年8月,華中科大貧困新生孫丹接過助學金時,激動地說:“一定發奮學習,將來為祖國、家鄉作出貢獻”。武漢理工大學的受助學子周金,平時省吃儉用,但是學校每次組織捐款,她也總要捐出30元、50元的錢。
“報恩、向善、寬容、勵志”的文明新風吹拂新洲城鄉。全區沒有一名學子因家貧失學,沒有一位孤寡老人流落街頭。“造最好質量的房子、做最有愛心的企業”成為建筑企業的信條;“伢在哪里上大學”成為老百姓教育孩子的口頭禪;“浪子”出獄首日勇擒盜賊、“嫂娘”二十載照顧癱瘓小叔、“不留名英雄”從燃燒公交車中救出20多名乘客等感動全國的先進事跡,層出不窮。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1-19壹基金探路中國慈善:機制比機構、人墻重要
- 2011-01-17“慈善大使”黃斌與他的“希望工程”
- 2011-01-12壹基金轉型公募基金會 "試水"社會慈善管理體制改革
- 2011-01-11陳光標發布2010年“成績單”:一路慈善一路歌
- 2011-01-06“草根”慈善助力公益 另類“斗富”扶危濟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