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今年日均客流量達2萬 16處明年修復完成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自晉、唐代形成起,有著全國罕見的城市建筑格局,保留著大片獨具一格的古建筑群,雖是彈丸之地,卻人文薈萃。這兒是福州古城歷史文化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自中原人入閩以來福州城市發展進程,濃縮了福州城市文化變遷歷史。從這里走出過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旭、陳寶琛、林覺民、林紓、冰心、林徽因、郁達夫、郭化若等100多位熠熠生輝的歷史名人、民族精英。福州民間流傳有一句話:“在三坊七巷里每走一步,都可能與歷史上某位名人的足跡重合。”
“燙金名片” 可惜沉睡數十年
許多在三坊七巷生活過的人都記得,改造前的南后街曾經有一大片低矮、破舊的老屋,其中不少房屋已經傾斜成危房,僅用木頭支撐。街上幾家知名的老字號店鋪,如米家船裱褙店、鼎鼎肉松、老鹵醬鴨等,都被“淹沒”在大量中低檔服裝店和喪葬用品店中。這些店鋪的雨遮五花八門,許多已破爛不堪。商家占道經營現象嚴重,不少喪葬用品店還將花圈高掛店外,有礙觀瞻。街巷內亂搭蓋、亂張貼、亂晾曬、亂停放現象也較普遍,此外一些坊巷牌還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
而且,改造前三坊七巷許多房屋都沒有鋪設現代化的下水管道,生活在里面的居民都免不了天天出門倒馬桶。因此,每天清晨和深夜,街巷里的水溝旁常常散發著一股糞便的惡臭。“那個時候,不要說來拍攝婚紗照了,就連我家里人拍攝普通的生活照,都不愿意用坊巷里那些破舊的房屋做背景。”林小姐回憶道。
改造前的數十年里,三坊七巷這張濃縮著福州歷史文化的燙金名片,就這樣一直“沉睡”著,就連許多生長在此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它的歷史之深遠、文化之厚重,甚至不知道林則徐、嚴復、林覺民、林旭、冰心、林徽因、廬隱、林紓、沈葆楨等眾多名人就曾生活在其中,更不知道水榭戲臺、葉氏民居、二梅書屋等古建筑都是獨具一格的寶貴文化遺產。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
- 2010-11-10三坊七巷今年日均客流量達2萬 16處明年修復完成
- 2010-11-09福州三坊七巷啟動“坊巷?佳人”攝影比賽
- 2010-11-08福建首個紅十字志愿者服務基地落戶福州三坊七巷
- 2010-11-02編劇朱秀海來榕考察三坊七巷歷史文化
- 2010-10-26福州將啟動南街拓寬改造 推動三坊七巷申報"世遺"
- 2010-10-21三坊七巷征集旅游口號
- 2010-10-15三坊七巷古民居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