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接近尾聲,節能減排這場大考又將交出怎樣的新“答卷”?日前,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趙華林表示,中國“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是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0%。截至2009年底,全國COD排放量累計下降9.66%,SO2排放量累計下降13.14%,因而,SO2的指標已經提前完成,而COD的指標實現也勝利在望,中國“十一五”減排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趙司長這番話,既讓人振奮,也發人深省。一方面,這些數字,說明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在排除現實困難、頂住重重壓力之中,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巨大成績。另一方面,漂亮的數字,與人們對環境的切身體驗還有反差,也難以概括我國節能減排的現實困境和巨大挑戰。近來,隨著節能大考“交卷”時間臨近,一些地方為了完成任務,竟然搞起了“數字節能減排”。河北某縣為了完成節電指標,不惜全民拉閘限電,導致公共生活一片混亂。這種做法,陷入了“為數字而數字”的形式主義,偏離了節能減排的本意,盡管能得到一時所需要的好看數字,但社會付出了很大代價,對節能減排工作又有什么意義呢?
更為重要的是,檢驗節能減排工作有沒有實質性進展,關鍵不在于一些污染物減排的具體數字,而在于經濟結構是否優化、經濟增長方式是否切實轉變。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的研究,經濟結構調整對節能率的貢獻一般會在70%左右,而在“十一五”期間,結構調整的貢獻率小于50%,而且這種結構調整更多來自行業內部的產品結構調整。這一方面說明,結構調整蘊含的減排潛力還遠未激發出來;另一方面,也說明面對“調結構”這道節能減排大考卷上的“壓軸題”,我們目前的得分還不高。從現實情況看,從去年三季度以來,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快速增長,一些淘汰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正是由于經濟結構調整領域出了一些“開倒車”現象,造成了能源需求大幅增長,能耗強度、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速度放緩甚至由降轉升,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趨勢明顯減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9-15拉閘限電節能減排席卷全國 專家:限產降耗不能一刀切
- 2010-09-07節能降耗就可以胡亂限電嗎 "曹操墓"是只替罪羊
- 2010-09-07節能降耗就可以胡亂限電嗎?
- 2010-08-27今年將推廣800萬只節能燈 一年可省電10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