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出正確的抗戰路線和戰略總方針,為抗戰勝利指明了總的方向
中日戰爭是兩個國家綜合力量的競賽,也是兩國戰略指導正確與否的較量。誰能提供正確的戰略指導,從根本上為戰爭指明方向,誰就有了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國人民總動員,開放民主,改善民生,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人民戰爭奪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同時,全面分析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明確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指出中國的抗戰是持久的,最后勝利是中國的;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日本雖橫行一時,妄圖獨占中國,稱霸世界,但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缺乏,經不起長期消耗,最怕持久戰。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以正確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戰略方針,為中國抗戰指明了總的方向,對奪取全國抗戰的最后勝利起到了戰略指導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還在復雜多變的抗戰洪流中,純熟地駕馭局勢,始終清醒地制定奪取抗戰勝利的具體方針和辦法,指明每一階段的具體政策和策略,及時而正確地引導著抗戰走向勝利。
(三)開辟敵后戰場,發揮了偉大的戰略作用
中國共產黨把游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地位,領導敵后軍民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為全民族持久抗戰并奪取最后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及滿洲省委支持東北愛國官兵和民眾開展抗日武裝斗爭,并派出大批干部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全國性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武裝深入敵后,實施戰略展開,創建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在華北、華中、華南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抗日軍民在山區、丘陵、平原、湖泊水網等地區,實行人民戰爭,創造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殲敵方法,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和派遣武裝工作隊等,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蠶食”、“清鄉”和“清剿”,使敵人真正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在戰略防御和戰略相持階段,敵后軍民克服嚴重困難,采取“敵進我進”方針,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平型關、百團大戰等戰役,威震全國,極大地振奮了軍心民心。全國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次,殲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敵后游擊戰爭殲滅和牽制敵人大量兵力,不僅給正面戰場以有力支持,而且使敵后戰場逐步發展為抗戰的主戰場,在全國抗戰中發揮了偉大的戰略作用,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抗戰的進程和結局。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8-18抗日老兵視頻感動網絡 敢死隊隊長一生歷經磨難
- 2009-08-28閩中紅飄帶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軍閩中尋蹤
- 2009-02-02華僑抗日英雄莊惠泉、莊朝松:兄弟同心抗日寇
- 2008-01-22“重走新四軍北上抗日路”活動團在閩西博物館館舉行出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