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海峽都市報5月31日訊 本網(wǎng)記者 吳臻 游慶輝 文/圖
沿福州省府路東行,半道上右拐,便是肅威路了。
昨天下午,順著肅威路北走,隱隱約約傳來陣陣唱戲的聲音。順著聲音找去,原來是從路上一座道觀里傳出來的。
裴仙宮,福州香火最旺盛的道觀之一。一樓,不少人正在上香,正中供奉著裴真人。唱戲聲音從樓上傳來———莫非在做什么道場,請來哪里的戲班?“聽得駙馬訴根源膽戰(zhàn)心驚,卻原來我父王罪惡滿盈……”只聽得幾句,又停了,半天沒動靜,不像演出的樣子。到四樓一看:原來一群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小姑娘,在這里唱著閩劇呢!“福州首個面向年輕一代的閩劇戲迷票友社團。”這是他們重復(fù)最多的一句話。
3年前,社長許嚴(yán)寧和戲曲是沾不上邊兒的,因為“印象中,這就是老年人打發(fā)時間用的”。
豈料,無意間聽罷一出京劇《鎖麟囊》,他便如同著了魔般地喜歡上了戲劇。福州人當(dāng)然要“玩”自己的戲劇,于是心血來潮的他便上網(wǎng)發(fā)帖,廣募福州熱愛閩劇之士。此后,30多人越陌度阡,紛至沓來,去年6月,青春閩劇研習(xí)社正式落地生根。
然而,大家從“門外漢”修煉至上臺出演,這卻是個異常辛苦的“蛻變”。劇社里有些青年人并非福州本地人,而學(xué)閩劇的首要便是先學(xué)福州話。在福州工作的寧德青年小林便是如此。近兩年來,小林游走于街頭巷陌,遍訪福州話純正的依姆依伯,力求做到唱劇時字正腔圓。“都說京劇特講究字正腔圓,其實我們的閩劇也如此。再好的一出戲,身姿再漂亮,若閩音不純正,也全然無味了。”讓老師們更頭疼的是,一些學(xué)員入社時,對韻律全然不知,也不識樂譜,“有些學(xué)員光是樂譜就學(xué)了1年”。但大家從未退縮過,3年來,社員數(shù)量一直都是有增無減。
“其實唱閩劇不在于唱功如何,關(guān)鍵還在于心意如何。”20多歲的小林說,他自小熱愛閩劇,最愛的唱段便是《六月雪》和《衣錦歸榮》,且不說唱得比起那些個大家到底像與不像———“可咱們這等青春逼人的氣勢,你可曾見過?”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9三坊七巷開辟戲曲會館 安泰河公園昨也免費開放
- 2009-04-27云霄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戲曲)之鄉(xiāng)”
- 2008-02-29戲曲入課堂 不僅止于"京劇進課堂"
- 2008-02-01福建歌仔戲《邵江海》將在央視除夕戲曲晚會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