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來的不只是利益,更有責任
徐菊鳳(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旅游熱攜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熱,推動了第一波古跡爭奪戰和名勝再現戰。比如湖北蒲圻縣(現赤壁市)與黃州縣(現黃岡市)爭奪“赤壁”;北京和上海依據《紅樓夢》各建大觀園;河北正定、上海松江、江西九江等地興建西游記游樂宮等。
借助名人、名著、名勝等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經濟的做法,一方面說明旅游開發成為這些文化資源實現其經濟效用的最佳載體,另一方面也表明一些地區存在盲目跟風、無視市場真正需求的簡單決策和急功近利傾向。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旅游開發,尤其是名人資源開發能否成功,有其特定決定因素,并非可以隨便成功。這些因素包括:文化資源的品位級別、規模、真實性、區位條件、體驗價值、以及競爭力。對于演繹張力較大、體驗與參與性較強的文化資源,開發成功的可能性較大,甚至可以重復建設,比如京滬兩地的大觀園都取得較大成功;但對于具有真實性要求的遺址遺跡和名人故里等資源,不但因為需要有“真”東西,而且因為許多遺址類資源難以開發成具有良好體驗價值的旅游產品,容易熱鬧一時之后便冷寂長久。當今許多被爭奪的名人、遺址資源,其實很少有真正成功的。
文化資源開發應有序有度,政府和企業宜各司其責,不能混淆。同時,文化資源的價值具有持久性和廣泛性,簡單演繹用作旅游產品而收費的辦法并非最佳途徑,也是不可持續的。從旅游角度來看,文化旅游開發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從社會文化角度而言,文化資源應成為全社會共同尊重和享受的財富。
李孝聰:
名人故里之所以出現爭奪,主要是因為其中的經濟利益。但是,光爭一個“名人故里”的名分,造一些人造假古跡,老百姓是不會買賬的。過去各地也興建過許多西游記宮,最后大多慘淡收場。
現在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在“爭”一位史上著名的音樂大師,他曾在很多地方生活過。但是,各方爭的卻不是哪里是這位大師的“故里”,而是在競爭,誰保存他的生活片段遺跡多、保存得好,因為誰這方面優勝,誰就能受到更多大眾的青睞。
名人故里,對各地方而言,不僅僅只是旅游資源或者是經濟利益那么簡單。它第一位帶來的是責任和義務——既然是名人故里,那么當地遺址有多少,保護了多少?“爭”名人故里時,不要只盯著它帶給地方經濟的“好處”,更要看清,“名人故里”帶來的首先是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其次才是經濟上可能的收益。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26名人"自白"也不可盡信 戰爭電影需重塑公共記憶
- 2010-04-26名人“自白”也不可盡信
- 2010-04-21溫總理的讀書“三字經” 閑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
- 2010-04-21閑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
- 2010-04-21名人故鄉爭奪戰中,媒體不宜太“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