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讓英雄主義的旗幟飄揚在青海高原
對于一支視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的人民軍隊,勇敢永遠是不變的底色。
地震發生后,以玉樹為中心,各部隊聞令而動,迅速集結。
從陸軍、空軍、二炮到武警部隊,從作戰部隊、工程部隊到醫療分隊,分別通過空中、地面向災區快速機動。
地震當天,武警8650部隊接到命令后,立即派600名官兵迅即向災區挺進。蜿蜒崎嶇的山路上,長達數百米的車隊儼如一條游動的巨龍,與時間和生命賽跑。
“早一刻到達,就能多給群眾一分生還的希望……”團政委陳增云命令救援官兵:徒步向任務區行進。官兵們扛起救災器材,5公里路程僅用了半小時。
4月14日20時,伊爾-76運輸機剛一停穩,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官兵就從機艙跳了下來。接近4000米的海拔,很多人的雙頰和嘴唇很快變得青紫。人手不夠,醫生、護士和機場的武警戰士一起將2噸重的救災器械與藥品卸完。轉運車輛不夠,一部分官兵登車出發,剩下的,急得跺腳。
剛上高原的官兵們來不及調整,把背包一放,就投入到搜救中。然而,高原稀薄的空氣,只有相當于平原60%的含氧量,抬腿舉手都分外費力。官兵們忍著劇烈頭痛和一陣陣眩暈,咬緊牙關堅持搜救。用切割機、鋼絲鉗把樓板鋼筋剪斷,用起重機、吊車將一塊塊沉重的坍塌物吊走,為了不傷到幸存者,他們甚至用手掏、挖、刨,手套被磨破,手指磨出血卻毫不減速。實在堅持不住,就捂著胸口靠在一邊喘幾口氣,隨即又投入到緊張的救援中。
15日10時,在結古鎮農達路方向搜救的官兵,隱約聽到一片廢墟中有呼救聲,帶隊的某營副營長馬新林迅速組織官兵實施營救。救援工具短缺,官兵們就用手將磚石、木板一塊塊挪開。很多人手磨破了,鮮血直流,卻沒有一人放棄。
玉樹機場海拔高度近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機場之一,給緊急空運的飛行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但再大的困難也無法阻擋人民子弟兵飛往災區的勇氣,從14日13時13分第一架飛機緊急飛往玉樹災區開始,人民空軍把一個每周只有數趟航班的高原航線變成了如今每天都有數十次緊急飛行的空中生命航線。
震后的玉樹一片狼籍,從廢墟里脫險的人臉上充滿茫然,但見到軍人的身影,就見到了希望,就會立即向前求救。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22災區飛起紅飄帶:團干部和志愿者投身抗震救災紀實
- 2010-04-22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抗震救災掠影
- 2010-04-21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特別節目在京舉行
- 2010-04-21抗震救災大型募捐共募21.75億 劉翔郭晶晶等參與
- 2010-04-21抗震救災一線的鋼鐵衛士:記四川甘孜州特警支隊向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