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以細致的關愛確保旺盛的戰斗力
玉樹抗震救災,是在遠離城市依托、救援部隊和裝備物資僅靠一條脆弱的運輸線進行的地震救援,是在高寒缺氧、語言交流不便的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地震救援。
在4月20日國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軍隊玉樹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指揮組組長、蘭州軍區副參謀長王振國說,參加玉樹抗震救災的萬余名官兵,盡管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但并沒有因此影響救災效率。
人民軍隊在玉樹抗震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4月14日當天,60噸燃油就運送到玉樹機場,保證了救災陸航飛機的用油。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12輛運輸車,裝載著1500箱礦泉水、50頂帳篷、300套棉衣被,星夜馳援災區一線。4天后,又派出兩批共251臺軍車,滿載著帳篷、醫療器械、棉衣、棉被、方便面、礦泉水等災區急需物資,火速趕赴玉樹地震災區。
針對行軍和救援地域均處于高海拔地區的實際,第二炮兵某營為每名官兵發放了“紅景天”等抗缺氧藥品,為每個戰斗小組發放《高原健康常識手冊》,提高官兵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玉樹地區早晚溫差大,氣候變化劇烈,官兵容易因患感冒而加重高原缺氧反應,這個營的官兵在注意保暖防寒的同時,科學調配兵力,保證作息時間,防止官兵因過度疲勞而出現高原反應。
為嚴密監視震區天氣變化,總參謀部氣象水文專家組攜氣象保障裝備于4月15日抵達震區,向救災部隊提供準確氣象水文預報。4月17日,西藏軍區總醫院組建的、由45名全軍高山病研究中心專家和醫務人員組成的高山病專家醫療隊,奔赴玉樹災區執行高山病防治工作。
第三軍醫大學高原病防治醫療專家連夜編寫了《高原病防護須知》知識掛圖,18日中午從北京送達青海玉樹,面向一線抗震救災救援人員發放。總后勤部18日上午組織聯勤分部在玉樹災區一線開設應急兵站,分設供水站和物資供應站,向災區群眾和救災部隊提供熱水、熱飯和急需物資。當天,應急兵站就出動2臺炊事車為結古鎮受災群眾提供了850日份熱食。
4月20日下午,由軍事醫學科學院自主研制的移動式制氧掛車和高原輕便折疊加壓艙運抵玉樹結古鎮。這不僅為救災官兵吸上氧氣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為患有急性高原性疾病的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22災區飛起紅飄帶:團干部和志愿者投身抗震救災紀實
- 2010-04-22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抗震救災掠影
- 2010-04-21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特別節目在京舉行
- 2010-04-21抗震救災大型募捐共募21.75億 劉翔郭晶晶等參與
- 2010-04-21抗震救災一線的鋼鐵衛士:記四川甘孜州特警支隊向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