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的困惑
2月19日,北京,陰天。
北京通州的一套住宅房里,1歲半的男孩青云赤腳踩在客廳暖暖的木地板上,鼓搗一輛掉了輪子的玩具消防車。門砰地一聲打開,春節去葫蘆島舅媽家的哥哥宇澄回來了,6歲半的他站定,目光炯炯地掃視到弟弟青云,立刻大步邁過去,弟弟迎著哥哥,歡喜地站起來,條件反射把手里的玩具乖巧地遞向宇澄:“給哥哥!”宇澄臉上笑容全無,伸手啪地拍掉了消防車。媽媽生氣地沖過來拽開宇澄:“不準搶弟弟玩具!”宇澄更大聲地喊:“是弟弟搶我的玩具!”
這樣的場景在這個家庭里不是第一次上演了,這讓媽媽葛華芝很無奈,她本來想多生個孩子給老大作伴,可現實是,哥哥并不像想象的那樣接受弟弟,在他看來,弟弟是來跟他搶爸媽、搶姥姥、搶玩具的敵人。葛華芝有時會想,那么山長水遠地到香港生了老二,是不是做錯了呢?
經歷過在國內醫院生產時毫無尊嚴的醫院實習生圍觀,以及順產時側切傷口的巨痛,在香港的生育經驗讓葛華芝覺得,錢花得真值,“除了孩子的香港身份,他來到世界上第一眼見到的人,都那么和善友好,給他認識世界開了一個好頭。”
可不在預料中的,是多生的這個孩子給家庭成員的關系帶來的變化,最受沖擊的是大兒子,書上說,那是因為他發現原來全部屬于他的愛都要分給別人導致的。
“寶寶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一些共性的問題,無論是香港寶寶還是內地寶寶,只是有些問題是后續的選擇,不是你在香港生孩子選擇的主導。”細心的阿甘在好幾個群里都是群友們信任和喜歡的人物,如香港生寶寶群、寶寶到香港讀書群,“每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會加入不同的群。”家庭里多個孩子就會存在競爭,最關鍵的是要父母引導,這是必經的階段,就像阿甘家的大寶和二寶,由于存在競爭,以往頭疼的喂飯問題變容易了,而兩個孩子在爸媽的鼓勵下,也可以一起看書填畫了。
也許港生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身份識別的苦惱,但作為新移民都會有這樣的困惑,你是江蘇人還是四川人,現在又是深圳人或者香港人,在阿甘看來,其實這種差異不會成為寶寶成長的主要障礙,甚至可能是他成長過程中可以比較好地融入多元化社會、提高適應能力的一種方式。“人生就是經歷,過程就是人生,痛苦、磨難也好,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09-06-1049歲齊秦想結婚生子 與蕭薔甜蜜用餐為催婚?
- 2008-01-21重男輕女導致借腹生子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