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奇緣:求助求到好妻子
1994年前后,有一天,陳依伯前往烏山一帶散步,覺得肚子非常餓,又身無分文,恰好有一位依姆走過,他只好厚著臉皮向依姆求助。這就是陳依伯和施依姆認識的起源,不過他們誰也記不得那一天的具體日子。
施依姆的命運同樣很坎坷,是南平農村的一名童養媳,婚后,她遭到丈夫的虐待,幾乎送命。在當地婦聯的介入下,施依姆終于離婚,只身來到福州。
當時施依姆大約45歲,在一戶人家里當保姆,那一天,東家給她放假,她就前來烏山走走。聽到陳依伯求助,施依姆給了他兩元錢,還陪他去附近買了饅頭。兩人慢慢開始有了聯系。施依姆說,當時她對人生都絕望了,就想著一個人過。后來,她來到陳依伯的家里,看到破舊的閣樓里只有一張草席和一個破箱子,對陳依伯非常同情,時不時給他一點接濟。陳依伯讀過不少書,經常開解施依姆,兩人最后決定結婚。“我們都是苦命的人,相互照顧,能走到哪步算哪步。”施依姆說,兩人已經相依為命過了十多年,雖然很苦,但是總算有個家。
一個心愿:捐贈遺體不連累老伴
5年前,老房子拆遷,陳依伯分到這套安置房,和施依姆一起搬了過來。那時,陳依伯的身體越來越差,一位好心的醫生免費給陳依伯檢查了身體,告訴施依姆說,陳依伯有嚴重的心肌炎,還有不少并發的老年病,有可能猝死,需要好好照顧。陳依伯的手開始發抖,后來連碗筷也拿不起來了,只能靠施依姆一口一口喂飯。為了照顧陳依伯,施依姆只能辭去保姆的工作,兩人全靠著兩份低保金———每個月520元生活。
為了節約一點錢,兩人每天都只吃兩頓飯。
陳依伯喜歡看報,幾年來,他每天都擠出錢,買一份海都報。4年來,本報在春節前組織的“百孤年夜飯”活動,他都是從報紙上了解信息后報名參加的,全靠報社發的錢和食物過年。如今,他床上的被子還是幾年前從本報活動中得到的過年物資。施依姆沒有多少文化,但她一直支持老伴買報紙的決定,對他們來說,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光,就是施依姆給陳依伯按摩,陳依伯給施依姆說說外面發生的新聞。
520元錢,要當家一個月,僅僅夠吃,不夠看病,施依姆常常背著老伴,向附近居民請求施舍一些剩飯剩菜。她對陳依伯撒謊說,這都是附近飯店撤下的飯菜。去年年底,陳依伯也瞞著老伴,聯系了遺體捐贈事宜,他說,反正去世了也沒錢去火葬場,不能連累老伴。
![]() |
責任編輯: 陳楠 |
- 2010-03-02家境雖寒希望在 一低保戶之家出了4個大學生
- 2010-02-04寧打三份工 不肯吃低保:捐腎孝女弱肩撐起一片天
- 2010-02-04寧打三份工 不肯吃低保:捐腎孝女弱肩撐起一片天
- 2010-01-19居委會請低保戶看電影扣低保金續:民政局調查
- 2010-01-12晉安區低保戶獲物資救助
- 2010-01-12晉安區低保戶獲物資救助
- 2010-01-08南安“文化低保”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