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注重增強新形勢下輿論引導、新興媒體運用等方面的能力。這是對新聞宣傳戰線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務。我們要與時俱進,緊跟科技進步潮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不斷開創輿論引導新局面。
“麥克風時代”是一個形象的說法。隨著新技術發展,社會信息化程度加深,社會輿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體現為傳播主體多元化、大眾化和傳播渠道多樣化。通俗地說,好比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麥克風,都能通過相關傳播渠道,成為信息傳播、意見表達的主體。
這是一場包括傳播機制、輿論環境在內的深刻變革。人人都有麥克風,意味著大眾傳播與表達時代的到來。這里,既有眾聲喧嘩,各抒己見,也有多樣文化的激蕩、多元利益的博弈。人人都有麥克風,也意味著多元輿論場的形成。如今,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不再壟斷“麥克風”,普通個人不再只是聽眾,而是成為主動的發聲者,成為麥克風的主人。這樣,在傳統媒體輿論場之外,就出現了依托新技術、新平臺的新興輿論場。這是一個敏感的復雜系統,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網民達3.84億,手機用戶達7.5億的國家而言尤其如此。復雜系統的最重要特點是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也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新興輿論場就是一個高度敏感的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麥克風”,一條“小道消息”,通過新興輿論場的發酵、催化,會迅速升溫。如果引導不力或者不當,容易使局部問題擴大為全局性問題,使一般問題演變成政治性問題,使個人的偏激言論擴散為非理性的社會情緒,直接影響社會穩定。
應該承認,在“麥克風時代”的輿論引導方面,我們有經驗,也有教訓。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雖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新興輿論場業已形成,已經與國內甚至國際輿論場一體化了。而我們的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對輿論引導、新興媒體運用卻缺乏充分認識,能力不足。有的遇事手足無措,有的處置方式簡單落后,引導不得力、不得當、不得法。因此,我們要把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深入調查研究,拿出切實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 |
責任編輯: 陳楠 |
- 2010-02-20“麥克風時代”與輿論引導問題
- 2010-01-27國際輿論指責美互聯網外交:侵犯他國利益應受懲
- 2010-01-25重慶高法稱不會因輿論而動搖涉黑案判案標準
- 2010-01-07輿論因網而興 別讓道德因網而虛
- 2009-12-29高校新聞網: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輿論環境
- 2009-12-15良心不應是輿論壓力下的“條件反射”
- 2009-12-15劉云山: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